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中、哈、吉三国推动丝绸之路申遗
蔡武会见美国百人会会长
中国文联举行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
李长春观看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天安门》
奋发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文物局与广西共促文化遗产保护
深圳文博会: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发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本报评论员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是这一时期文化系统推动文化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规划》所提出的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最为社会所关注,也是这部《规划》的一大亮点。

    关于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规划》强调,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文化设施更加完善,使人民群众公平、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逐步成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科技进步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实质性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构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全面保护与有效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迈上新台阶,基本形成官民并举的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这个五年跨度的宏大构建,是政府部门的期许,更是人民群众的冀盼。

    《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体现出其刚性特征。《规划》的编制过程,是文化发展在政府工作层面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规划》一经法定程序的认定,就成为一定时期内政府共同的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长期以来,文化投入缺乏制度保障,文化发展缺少硬性指标,导致最容易被挤压的经费是文化经费,最容易被占用的公共设施是文化设施,最容易被取消的项目是文化项目。《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文化建设进一步由虚入实、由软变硬。

    文化规划具有预见性、先导性,体现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文化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是社会资本流动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促使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不断升温。不久前《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发布,再次提振了资本市场。目前,社会普遍期待“十二五”文化规划能带来更吸引人的文化图景、更明晰的发展路径和更可靠的政策保障。《规划》的出台,必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市场资源,引导社会投资,共同参与文化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具有引导力和约束力的方式促进文化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文化建设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所具有的新特征,为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