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海
笔者最近专程赴乡间调查,发现少儿读物品种的确丰富,可惜就是贵得让孩子们读不起,而且以农村孩子生活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少得可怜。
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农村书店(摊)上,一本本装帧设计精美、“体重超标”且高价位的儿童读物还真不少。书架上一套12册精装、定价980元的《21世纪新编365夜故事》落满了灰尘。儿童图书向“贵族化”“高档化”“礼品化”发展趋势明显,许多农村家长和孩子只能望书兴叹、敬而远之。其实,少儿图书增加优美的插图、使用更好的纸张,由以前的粗糙变得精良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为提高其附加值而追求精装、高档,那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浪费行为,尤其对许多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村孩子而言,更变成了难以迈过的“阅读门槛”。
殊不知,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都同样具有天真活泼的天性,但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由于他们彼此之间生活空间和环境的差异,以及学龄前所受的启蒙教育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阅读取向的差异。几位乡村学校的老师反映,农村小学生最喜欢读《小学生作文选》,可收录的作文篇目大部分是城市孩子写的,而反映农村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只占相当小的数量。能不能出一些专门面向农村孩子的图书呢?实际上,那些远离生活的外星人与怪物决斗,充斥着血腥武打、凶杀和荒诞不经的猎奇之作,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小读者几乎早已腻烦。
我国农村少儿读者是个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图书高价位必然会影响到少儿读物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中的市场,影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出版、发行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会降低。少儿出版如何面向农村娃,如何抓好精品意识,多出一些贴近当代农村少儿现实生活的精品图书,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出版发行行业的重视。出版要走简装平价之路,选题要号准农村少儿需求之脉。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内容丰富、经济实惠的平装或简装本读物,才能让农村孩子“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