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深圳文博会: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韩振刚写生作品情系山水间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地推介活动启动
陕西成功募集首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农村孩子渴望自己的读物
杨先健手稿资料捐赠国图
中央歌剧院免费上演《白毛女》
大连:“幸福网”“宝盒子”助力文化惠民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连:“幸福网”“宝盒子”助力文化惠民

    秦  玉   王  阳

    今年“五一”假期,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总经理张荣荣却一点也不得闲。“过了节,从5月4日至6日接连3天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出接连上演,下半年一直到年底的演出也要逐一落实……”张荣荣告诉笔者。据了解,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这个位于大连市中心的剧场里,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演出近400场,这一“天天有演出”的文化惠民之举已坚持了多年。

    “现在大连人的文化生活和过去比已经大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追求美,学习声乐、舞蹈、书画等。这不,过阵子市里的‘百姓健康舞’推广活动又要开始了。”忙着教大家学舞蹈的西岗区文化馆副馆长乔志友说。

    文艺工作者忙碌中朴素、平凡而美丽的身影背后却是大连市迅速推进、成效显著的“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系统工程……

    织就欢乐祥和的文化“幸福网”

    一位乡镇文化站长曾用一把伞形象地比喻文化站工作:文化站的“硬件”犹如伞的手柄,有好的硬件才能撑开一把伞;一支支通过文化站培养扶持、活跃在乡镇农村的文艺团体犹如一根根伞骨;伞面下就是老百姓。伞越大,伞骨越细密,就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美好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大连在创建过程中投入4800多万元,新建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115个乡镇“一乡一站”的目标。大连市制定出台的《大连市乡镇文化站管理细则》,对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如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等都有详细量化考评规定,对全市100多名乡镇文化站长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大连市还注重最大化挖掘社区文化资源,让百姓走出家门就能就近找到文化活动场所,织就一张以文化惠民为经、以百姓快乐幸福为纬的大网。大连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已有500多家,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市民于敏是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常客,她告诉笔者:“尤其是免费开放以后,我去的次数更多了。”在长期坚持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每到周末,孩子们在书院楼上诵咏国学名篇、大人们在楼下听讲座的情景司空见惯。白云书院在辽宁省内开创性实施的“一卡通”工程迄今已由大连市财政投入资金1380多万元。一卡在手,读者只需将读书卡背后的条形码扫入电脑,拥有读者数据43万余条、书目数据125万条、馆藏数据438万余册的大连地区网上联合目录查询系统便可使用。

    大连市少儿图书馆将已建成的40个分馆,着重放在了农村特别是偏远的海岛、山区,该馆还将在最偏远涉农地区设立最先进的ATM图书自助借还机,逐步取代图书流通站。据介绍,未来3年大连市财政将投入2500万元,支持全市中小学再建60个少儿图书馆分馆,持证读者将达到10万人,纸质资源将增加到约100万册,数字资源将增加到10个TB。

    打开农民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宝盒子”

    如今在大连的农村地区,农民们亲切地把家里电视机旁四四方方的小盒子称为“宝盒子”。“打开‘宝盒子’,电视节目、远程教育等什么都有。‘宝盒子’是政府送的,也不用再另外交钱。”这是挂在不少农民嘴边的话。

    2009年初,辽宁省决定在农村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大连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三同步”,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步、数字化与双向化同步、文化共享与农村信息化同步,标志着大连在东北率先全面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大工程”。

    此外,2011年,大连在“2131工程”基础之上启动的农村电影“2151工程”,将放映范围扩大到农村敬老院和农民工集聚地,真正实现了公益电影对全市农民群众的全域覆盖。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也已经在全市987个建制村(含涉农社区)实现了100%覆盖,基本解决了300余万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从今年起,大连市财政每年再投入150万元,为987个农家书屋添置新图书。

    一手“送文化”,一手“种文化”

    今年2月5日晚,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举行了大连市首届群众特色文艺展演颁奖晚会。这场具有专业水准晚会上的节目全部由群众担纲主角,节目都诞生于大连市创立的100个群众特色文艺活动基地。在这些分布在街宅巷院、海岛山村的基地内,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曲等艺术门类活动一应俱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和好作品。基地已经成为大连市群众文化最便捷、最灵活的组织形式和载体。

    城里文艺团体送戏下乡,年近八旬的老人让儿子用三轮车把自己送到演出现场;村里组建文艺队参加演出,一些打工者得知消息后请假返乡报名……“打造文化大连”活动期间,这些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故事数不胜数。

    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财政局联合主办的“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今年已进入第10个举办年头,这一城市文化品牌推出了“公益文化百村行”“让高雅艺术走近市民”“大连文化大讲堂”等20多项主题活动,数以百万计的大连市民参与其中。一名活动主办单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文化意识是觉醒的,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体察民意,不仅要把文化送给群众,还要让群众懂文化、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2008年开始的大连市民艺术素质培训工程,开办舞蹈、书法、美术、摄影、剪纸、合唱指挥6个门类的培训班,培训工程覆盖全市各个街道社区,受益市民达15万人。今年大连市将通过群众特色文艺展演工程,遴选出20余个特色文艺基地和新生文艺团队,在全市城乡安排400场巡演和展演、举办100场夏季广场群众文艺演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