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9日,“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开幕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拉开了国内巡展的序幕。5月10日,“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开始了国内巡展的第二站。此后,摄影展还将前往香港、台北、澳门等城市进行巡展。该摄影展采取“请外国人拍、让外国人看、到外国去展”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尤其是在文化领域重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
开幕式上的致辞
文化部部长 蔡 武
首先,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感谢各位出席“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开幕式。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灾害撼动了川蜀,撼动了中国,也撼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第一时间紧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大难中的四川以精神的安慰和物质的支援。4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世界的无私援助下,川蜀大地又恢复了昔日的秀美,灾区人民又过上了崭新的生活,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次由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邀请的15个国家26位摄影师,长途跋涉,不辞辛苦,深入灾区一线进行采风拍摄,通过手中的镜头和内心的感悟真实反映了今日四川灾后重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这里展出的120幅摄影作品就是一次集中的展示。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安居乐业、幸福和谐、在昔日废墟上迅速成长的新四川,看到了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深入、文化重建硕果累累的新四川,更由此感受到人类在团结战胜自然灾难中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真情。
此时此刻,我们深深地缅怀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激来自世界各国友人的真诚援助。四川感谢世界!中国感谢世界!
今天,世界多国摄影家在灾区的真实所见就是四川灾后重建向世界的一次无声的汇报和答谢。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面对大自然新的挑战,更要创造发展我们新的生活。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在“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
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奇葆
由文化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今天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9000万四川人民特别是汶川地震灾区人民,向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四川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4年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帮助下,四川人民万众一心、穿越灾难、崛起危难,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重建后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生态有改善、经济有发展。我们不仅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重建了一个新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劫后重生的灾区人民感恩奋进、自立自强,正满怀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人民介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情况,同时表达四川人民对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外国友人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主题摄影及全球巡展系列活动,采用“请外国人拍、到外国去展、让外国人看”的方式,邀请15个国家的数十位职业摄影师到地震灾区实地拍摄,通过他们的镜头和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的优秀作品通过图片展、网络展等方式,已在近百个中国驻外机构、数百个网站进行了展览,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全球巡展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们相信,这个展览,一定会进一步展示四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跨越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展示四川人民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向世界各国人民推介四川的秀美山川和多彩文化,为加强四川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四川提供新的角度,发挥特别作用。
最后,祝摄影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创新对外交流形式 重建成果世界传播
—“外国友人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主题摄影暨全球巡展系列活动综述
5月17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之际,一个名为“再生”的摄影展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1和T2航站楼的800米长连廊内展出,来自15个国家的26位摄影师在四川灾区拍摄的121幅精美照片向中外旅客生动讲述灾后重建的动人故事,与参观者一起见证4年后巴蜀大地的巨变。
据文化部外联局负责人介绍,文化部和四川省政府联合举办的这一摄影活动和展览,是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客观介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情况,表达四川人民以及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大力支持下,“再生”摄影展览将在机场持续展出一个月时间。这个展览也是自4月29日启动的“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国内巡展的一部分。
巡展系列活动有序推进
2011年6月,文化部部长蔡武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出席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闭幕式时,提出部省联合举办“外国友人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系列活动。去年9月,刘奇葆书记对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活动面可以大一些,应涉及到民族地区、文物古建、寺庙修复重建等。”蔡武部长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并指派文化部外联局具体负责。
为更好地落实蔡武部长、刘奇葆书记的要求,四川省文化厅会商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雅安、阿坝重灾区的文化部门,对活动拍摄内容、拍摄地点、采风路线和组织管理等进行责任分工;与文化部外联局细化邀请和接待国外摄影家方案;征求国际知名策展专家、世界著名华裔摄影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活动方案和8项细化子方案,确保了系列活动有序推进。
作为省部合作的一项重要文化交流活动,系列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立意高。系列活动的倡议和创办,是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胜利完成以后,文化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站在总结人类历史经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角度,也为了表达对世界各国人民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感谢,使国际社会能够通过独立的视角,直观了解灾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精心策划的以“请外国人拍”为基本特征、“让外国人看”为根本目的、“到外国去展”为独特手段的一项重大对外文化宣传项目,是文化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创意策划、共同整合资源、共同组织实施的高规格、高水平的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广活动。
二是队伍强。受邀的摄影家包括美国《世界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等,阵容强大。他们为世界人民展现一流的摄影作品,通过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师的镜头,可以让各国人民看到最具震撼力的灾后重建成果。
三是传播广。活动在中国驻国外所有使(领)馆网上展览,美、英、意、澳使领馆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春节招待会上组织举办专题展览,同时还在海外10个中国文化中心组织专题展览。更重要的是作为来自中国的影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览。这无疑是四川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传播推广活动。
四是方式新。活动采用定点采风、定向征集同时进行的新方式组织作品,创新整合部省资源持续推动,使用中国大使馆进行推广的新方式,运用数字和实物同步展览的新形式,采用聘请专业策展人、协调国内外共同实施的新机制,使灾后重建的形象同时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得到展现。
五是影响大。由中国驻外使领馆、海外文化中心进行宣传,直接影响各国主流人群,直接进入世界文化中心,直接传播四川美好形象,影响巨大而深远。通过在香港、台湾的展览,让给予灾后重建极大支援的祖国同胞,看到最客观、最专业、最艺术的重建形象,对于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在北京和成都的展览,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是内容奇。活动的对外传播定位紧紧围绕面对自然灾难这一人类共同主题,通过121幅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摄影作品组成的、中英文摄影作品集载体,全方位体现“请外国人拍”“让外国人看”“到外国去展”的特征,宣传灾后重建过程中文化保护传承的独特实践,从一个独特影像视角,展现中国政府对保护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高度自觉。
全球巡展取得巨大成功
“再生——国际摄影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掠影”摄影展的形式,作为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侨办等多部门组织开展的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于1月10日开始在中国驻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93个国家的使领馆和10个文化中心进行展出,并在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网站的372个站点举行网络图片专题展,受到世界各地主流人士和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欢乐春节”活动致辞中指出:“正如2008年,当汶川大地震袭来,我们没有被压垮,而是化悲痛为力量,通过3年多的重建,将灾区从满目疮痍变为焕然一新,创造了人间奇迹。驻英国使馆特意举办“再生——国际摄影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掠影”图片展,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展现灾区的涅槃重生和美丽新景。”
4月27日,正在印尼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蔡赴朝、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国驻印尼大使刘建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的陪同下,专程莅临印尼国家博物馆出席“再生——国际摄影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掠影”图片展的开幕剪彩仪式。印尼教育与文化部副部长Wiendu Nuryanti女士在图片展上致辞说,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经过几年的重建,灾区已重现生机。通过此次图片展可增加印尼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分享抗灾经验,造福印中两国人民。
继在国内举办巡展后,摄影展陆续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展出,获得各国观众的热烈反响。在韩国,参加2008年汶川映秀镇救援工作的韩国国际救援队白根歆队长表示,眼前这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景象,与4年前那悲壮的场景相比,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人感动。
参观蒙古乌兰巴托展览的蒙古国国立大学一年级学生朵丽玛则说,看了这些图片,感到4年前后的汶川真是两重天,4年的变化令人惊奇。“国际摄影师们的作品就是生动形象地了解今天中国发展和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一句话,就是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人民。”在埃及开罗巡展中,不少观看了摄影展的埃及朋友都表示,汶川灾后重建精神令人感动,短短的4年时间内灾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撼。同时,中国抗灾救灾的生动案例和成功模式也为世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各国的展出,不但使全世界对四川灾后重建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而且使灾后重建的良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深深印刻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
在引起国外巨大反响的同时,这一巡展在国内也引起了极大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展览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四川日报》、《成都晚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近30家中央和四川省媒体集中刊发大量报道,央视网、四川卫视等电视媒体在重要时段发布电视新闻4条,《四川日报》开辟专版4个、《中国文化报》开辟专版1个、《读城》杂志开辟专版2个,对本次活动新闻发布会、海外巡展、国内巡展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
链 接
活动内容
1.外国摄影师采风拍摄活动。活动邀请美、法、英等10个国家的16名世界知名摄影家来四川,分6组赴四川地震灾区、大熊猫自然生态保护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发展区、文化遗址区、民族文化聚集区等地创作拍摄。
2.活动作品征集。为保证优秀摄影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解决短期集中拍摄不能全面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四川新貌的问题,面向外国友人征集2008年以来在四川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分公开征集和定向征集两种方式。
3.全球巡展。制作英、法、西、阿、俄文的图片展。作为文化部2012“欢乐春节”重要内容,在中国驻美、英、意、澳四国使馆春节招待会上展出,在中国文化网、文通网和驻国外所有使领馆网上展出。今年3月至7月,在法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10国的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国内展览部分,于4月29日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展出,拉开国内巡展序幕。5月10日至20日在四川博物院举办成都站展出;今年6月至2013年春节,还将在四川赴港澳台地区文化主题活动中展出。
4.编辑出版摄影作品集图册。遴选121幅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摄影作品,制作中英文双语版《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集,随展览一并进行全球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