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产业与市场·影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观众离本土电影有多远
万达院线力挺《赛德克·巴莱》
张一白:大浪淘沙也许是好事
查德·葛尔方:不担心中国本土巨幕技术竞争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第二届微视频大赛拉开“战”幕
中青代导演组联盟不如问心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青代导演组联盟不如问心

    木卫二

    这个初夏,内地中青代电影导演带着新作集体现身,宁浩、杨树鹏、管虎、伍仕贤、张杨……他们的片子跟好莱坞大片正面碰撞,一时间话题不断,就好比“复仇者联盟”,华语电影导演也组成了一个松散联盟,相互支持。然而,这个联盟的失败局面已定,因为无论从票房成绩还是口碑评价上,他们遭遇了完败。

    很多人想到过这般结果,只是没想到会如此彻底。严格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场公平较量,毕竟在量级上,双方是完全不对等的。由始至终,外界也不曾真正奢望过这批人能扛起对抗好莱坞的旗帜,毕竟在全球化的好莱坞那里,内地市场只是其中一役。

    碰撞和对抗的大背景是美国大片引进配额增加14部(3D或者IMAX电影),提高分账比例。即便看上去只是很有限的开放,然而对国内电影人的冲击可想而知,因为这几乎意味着每一个节假日,内地观众都可以看到好莱坞大片。

    更致命的则是,这条政策对张艺谋、冯小刚等大牌导演影响不大,相反,由于根基未稳,中小成本电影的路会愈发难走。在放好莱坞电影进来的同时,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来鼓励影院增加华语片的排片场次。对本文开头提到的导演而言,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商业和艺术上都有兼顾,然而目前国内又没有艺术院线的支撑,由此也产生了去年《钢的琴》等片的悲剧。一旦忽视这些,我们很难看清这次失败的深层原因。

    抛开这些,这些电影自身质量欠佳也是个不争事实。以宁浩为例,《黄金大劫案》的转型(或者说变阵)并不成功,至少对他身上所承载的满满期望而言,影片实在太一般了,故事有如建立在沙丘之上,强风一吹即刻倒下。令人不解的还有《黄金大劫案》和杨树鹏的《匹夫》共同出现,捆绑搭配并无不好,只是它们的模样未免也太像了点:这两部片子里的混混匪徒都把日本人当猴耍,掺杂幽默段子,实在太过雷同。

    管虎的《杀生》很有骨气,它有着和《斗牛》一样的冲劲,看得出创作者的不愿妥协。《杀生》的成功在于它讲了一个寓言,一个可以任意解读的寓言;它的失败也在于它是一个寓言。打从一开始,管虎就告诉所有人:他要讲一个寓言。

    磨了很多年的伍仕贤,由于《形影不离》突然上档,也迅速暴毙。相对于它的演员阵容,影片本身的表现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张杨的《飞越老人院》,如果有艺术院线,或者它还可以一搏,一旦没有的话,无论妇女节还是母亲节,它的命运都是一早就注定了的。

    这个关卡节点上,台湾导演魏德圣和他的《赛德克·巴莱》登陆了。由于上映延期、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它的麻烦比《黄金大劫案》等片更加严重。

    如果了解《赛德克·巴莱》的幕后制作,可知魏德圣在这部电影的身上已经花了10多年时间,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拉到各种投资,早早做好了剧本、分场、分镜头。以10多年时间来准备一部电影,这种例子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很少见了。相比之下,大陆导演在选材上实在太过随意,他们好像忘了自己是在拍电影,而只是在做要考虑回报的买卖。为什么《赛德克·巴莱》能打动人心?因为魏德圣想拍的就是《赛德克·巴莱》!它是一部纯粹的电影,不需要明星,更不需要刻意去讨好观众。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发自内心想拍的东西,他们恨不得想尽办法、耗尽气力去投入其中,一旦观众读懂了他们想要的,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就诞生了。好的电影会让观众相信,导演在每一场戏、每一个画面里都投注了感情,即便电影本身会有不可掩盖的瑕疵,可透过这些缺点,我们也更能看出它们的优秀所在。

    也许,在组建一个真正的联盟之前,我们的导演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去拍一部自己想要的电影。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可以“轻慢”,那么,那些无谓的纷扰争斗又有何用?

    (作者系影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