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区域文化:有活力,有潜力
陕西剪纸传承人集体“充电”
王麻子剪刀传承人面向社会招徒
景德镇农民用竹编编就美好生活
数百位贵州民间艺人进京秀绝活
一年一度采花山
乡亲们称他“单田芳”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文化:有活力,有潜力
——山东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启示录

    鲁  文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延续中华文脉、守护精神家园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创新性文化实践。2010年11月,山东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近年来,在保护和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山东针对潍水文化的鲜明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保护途径,使区域内的非遗项目在适宜其生存的环境中得到了保存和传承,成为活的文化。

    潍水文化源远流长

    潍水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潍水又称潍河,是我国历史上一条古老的河流,流经山东潍坊大部分地区,潍水区域是齐文化形成的核心地带和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区域。千百年来,这里逐步孕育形成了以潍坊地区为核心、以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自明清以来,潍水流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间工艺制作形成规模,在我国民艺商贸史上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20世纪中后期,潍坊地区的风筝、年画、剪纸、泥塑、核雕、嵌银漆器、仿古铜、布玩具、刺绣、草编、砖雕等传统工艺都得到广泛传承、快速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潍坊市行政区域所属的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乐、临朐2县为地缘范围,保护区总面积为1.6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867.9万,境内有汉、满、回等众多民族。

    对于文化生态的保护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山东在组织实施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贴近实际的做法,使区域内各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推进。

    建手工业发展链条 以生产性保护促传承

    山东潍坊历来手工业发达,生产性非遗项目众多,史称这里有“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是我国北方有名的手工业发达地区。针对这一文化现象,山东提出了“以生产促保护、以利用带动传承”的工作方针,对风筝、年画、剪纸、核雕、泥塑等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开发能更好存续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以此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水平,激发非遗传承的生命力。

    风筝制作是潍坊市的一项骨干文化产业,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培育和扶持,从事风筝扎制经营的工厂、作坊更是遍及城乡,风筝艺人队伍不断扩大,传承有序。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市目前有较大规模的风筝厂3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销售风筝2亿只,风筝每年带来的直接销售收入达到20多亿元。对风筝文化的挖掘打造还产生了连带效益,带动了当地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及城市建设的步伐。

    杨家埠木版年画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做好木版年画挖掘、保护的基础上,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杨家埠村现有310户、1115口人,常年从事年画生产的家庭画店就有200多家,有700多人常年在画案前忙碌,年产年画1500余万张,远销省内外和几十个国家与地区。另外,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高密扑灰年画、潍坊核雕、潍坊嵌银髹漆、潍坊刺绣、潍坊仿古铜等众多传统手工技艺在实施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代代相传,持续发展。

    借助节会效应 激发民众的文化认同

    通过举办重大节会,促进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促进文化生态的建设与优化,是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在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共有潍坊国际风筝节、诸城大舜文化节、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寒亭民间艺术节、青州花卉节等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已具有非常广泛的文化影响力。

    潍坊是著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是我国北方地区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地区,特别是每年一届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成功打造了风筝文化这一品牌,而且对潍坊的文化生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潍坊国际风筝会堪称世界风筝界的“奥运会”,通过举办风筝会不但为艺人搭建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升了他们的制作技艺,而且风筝会期间举办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吸引了许多百姓前来参加,其中一些非遗展览展示活动更是将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汇聚在一起,雅俗共赏、名家云集,让人目不暇接。节会的丰富内容在提升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必将激发区域文化的活力和潜力。

    健全管理保护机制 建设文化生态博物馆

    近年来,潍坊积极探索进行非遗扶持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现状,制定了项目传承单位和传承人扶持经费补贴办法,为促进非遗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他们还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参加全国各类展览、展演活动,通过技艺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在2010年世博会山东周以及其他一些大型展会上,潍坊传统艺人的精湛技艺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受到大家的赞赏。

    据悉,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35项、市级164项。已认定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17人、市级89人,一个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已经形成。

    同时,潍坊市还加大了非遗展示传承基地的建设力度,辖区内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重点项目传习所和各类民间工艺生产作坊。目前,实验区内已建立了潍坊风筝博物馆、高密民俗博物馆、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寒亭民间艺术一条街等较具规模的展示场馆和传承基地。风筝、年画、泥塑、剪纸、核雕等传习所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展示场馆、传习所和传承教育基地的建立,为传承人教徒授艺提供了条件,为后续人才建立了成长平台,使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收到了实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