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汪荃珍表演艺术研讨会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2-05-22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汪荃珍表演艺术研讨会举行

    《风雨故园》剧照

    研讨会现场

    《刘青霞》剧照

    5月12日,由豫剧名家汪荃珍主演的现代豫剧《刘青霞》在河南省开封市东京艺术中心上演。随后,5月13日举办了汪荃珍表演艺术研讨会。

    刘青霞原名马青霞,是河南籍辛亥革命女志士,孙中山曾亲笔为她题写“天下为公”“巾帼英雄”八字。现代豫剧《刘青霞》艺术地再现了她光辉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刘青霞的革命气节和风骨,树立了以刘青霞为代表的河南人的革命形象。

    作为2012年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汪荃珍表演艺术研讨会于5月13日在开封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河南省剧协秘书长、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河南省话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河南戏剧》执行主编、国家一级编剧张锡荣,以及来自全国文艺界、戏曲界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河南省豫剧三团领导班子成员及老艺术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以及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分别发来贺信。

    此外,为祝贺研讨会成功召开,河南省豫剧二团表演艺术家、导演葛圭璋与河南省豫剧三团著名编剧牛冠力共同创作了一首藏头诗:“贺喜研讨会举办,汪洋大海纳百川,荃草溢香沁心脾,珍品艺术穿人间。”

    汪荃珍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获得者,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汪荃珍从艺30余年来,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代表作有《穆桂英下乡》、《花木兰》、《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风雨故园》等。

    董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戏剧真正要做到大发展大繁荣,我觉得应该推名角、出名戏、带名团。此次实施的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活动,面向全国推介各个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是河南省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一项有力举措。5月6日,我在北京参加了豫剧名家李树建表演艺术研讨会;今天,又在这里隆重举行豫剧名家汪荃珍表演艺术研讨会,可喜可贺。

    汪荃珍作为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舞台第一线。她的表演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彰显了她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色。《香魂女》、《风雨故园》、《刘青霞》、小戏《调查》……这些剧目因汪荃珍而增彩,汪荃珍也因这些剧目而成名。

    她主演的豫剧《香魂女》,在2000年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艺术节大奖,填补了河南省在专业艺术赛事上的获奖空白。10年后,该剧经过不断加工、提高,又于2010年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她主演的小戏《调查》,同年以小戏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汪荃珍始终用德艺双馨的标准要求自己。多年来,她带领剧团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我第一次见到汪荃珍,是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一次深入基层的演出中。当年,我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名家的架子,跟着演出团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打成一片。当时她对我说:“这个团太好了!我们的戏离不开观众,我们就是要为观众服务。今后这个团的活动我随叫随到,分文不取。”之后,她又多次参加梅花奖艺术团到全国各地的慰问演出,表现突出。

    希望汪荃珍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够继续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断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能够继续保持谦逊的艺术姿态和开放的艺术胸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再接再厉,再攀艺术新高峰;能够继续甘为人梯,提携后辈,培育更多的艺术新人,为豫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庚香(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改革开放以来,集中涌现形成的中原戏剧家群怀着振兴民族文化、讴歌时代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使命,打造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成就了一批批国内知名的戏剧名家,初步形成了中原戏剧家群的文化品牌。

    河南省豫剧三团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艺术院团,在豫剧现代戏的创作排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由该团创作排演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传承60年,不仅滋养了高洁、马林、王善朴等一批享誉全国的艺术家,也影响了河南省豫剧三团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近年来,该团推出的豫剧《村官李天成》、《香魂女》、《兰考往事——焦裕禄》等作品,都以其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作为中原戏剧家群代表人物之一的汪荃珍,是一位深受中原乃至全国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也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硕士研究生团长。她勤奋好学、执着踏实,扮相俊俏脱俗,表演沉稳含蓄,演唱甜美圆润,戏曲动作规范,重视艺术品位和艺术气质,在旦角表演上颇有心得。

    由她主演的豫剧《刘青霞》,是三团新推出的一部豫剧现代戏,从目前来看,应该说这个戏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对于这部戏,我们建议除了请艺术评论家把脉问诊外,还应该再请一些民国史方面的专家进行会诊,努力实现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统一。

    杨丽萍(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省文化艺术特别是舞台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在艺术评论界的辛勤培育下,河南的舞台艺术佳作不断,人才辈出。我们连续4届拿了文化部的文华大奖,连续6年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精品剧目奖,连续几届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与上世纪50年代五大豫剧艺术流派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声望相比,和上世纪60年代《朝阳沟》、《小二黑结婚》、《李双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效果相比,和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兄弟剧种的艺术成就相比,在河南舞台艺术的一片繁茂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艺术队伍存在着文化内涵不足、艺术造诣不深、理论功底不厚的情况,在青年艺术人才的方阵中,还存在着青黄不接、行当不全、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十二五”期间河南舞台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从队伍培养的层面推出了专业队伍培训工程、青年艺术家培养工程、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等四大工程。在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中,我们试图做到几个“一”:一次研讨会、一本书、一场专家表演、一部专题片,希望通过全方位展示,在全社会推出河南的艺术名家。汪荃珍则是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中的第二位受益者。

    薛若琳(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豫剧《刘青霞》表现的是社会的动荡、国家的灾难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有比较深邃的思想内涵,而整部戏的舞台呈现也比较别致。看完戏,我觉得刘青霞这个人物基本树起来了,矛盾冲突也比较激烈,因此是一出好戏。

    但这部戏仍然需要打磨,比如洞房段落中夫妻间的约束就匆忙了一点,她东渡日本的理由也简单了一些,如果再经过修改打磨,会更加好看。

    姚欣(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我第一次看汪荃珍的戏,大约是21年之前,从《儿大不由爹》开始,以后陆陆续续看了她的《香魂女》等几部作品。在汪荃珍从艺的30多年中,她以扎实的艺术功底,塑造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以《香魂女》为代表的一批剧目,使她的艺术走向成熟。

    汪荃珍在《香魂女》取得成功之后,又到中国戏曲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了3年,她在豫剧的基础上,接触了昆曲、京剧和其他很多地方戏,接触了一些名家,学了很多文艺理论的知识,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她本来就很聪明、很好学,在这种基础上,眼界更开阔,底蕴更深。她本来是青衣闺门旦,也是很好的刀马旦,在这种基础上,她更加重视刻画人物,重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成为艺术家的基本标志。

    黄在敏(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戏曲艺术,特别是比较成熟的剧种,表演艺术的风格从大的块面上来划分,大多是从高亢和婉约这两极不断地平衡互补当中前进和发展的。在这两极不断的互补共进中,表演艺术也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如果从这两个大的风格上来看汪荃珍的表演,我认为她更接近于婉约派,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因为我们往往在听豫剧的时候,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高亢是它的主流。

    汪荃珍的表演细腻含蓄、吞吐收放控制得体。我认为,汪荃珍表演风格的继续发展、继续深化要靠剧目。我希望,汪荃珍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选择题材、选择开掘题材的视角、选择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形象上,要特别地慎重。

    罗怀臻(中国剧协副主席、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回顾新时期以来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状况,可否说,上世纪80年代听黄梅,90年代看越剧,进入新世纪后的10余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河南豫剧是生存和发展状态最好的地方戏剧种。河南省从省委、省政府到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于地方戏曲尤其是豫剧,有着一种整体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政府或企业不但有支持戏曲的口惠,也有真金白银付诸实际的实惠。更难能可贵的是,河南省在对待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院团的某些策略上,能够坚持不违命、不跟风、不造假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始终放低身段,与戏曲人交朋友、成知己,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充当救世主或布施者。因此河南戏曲发展的整体生态越来越趋向于宽松、自由、健康和繁荣。

    我归纳,汪荃珍表演艺术有3个特点:第一,汪荃珍的表演艺术有一种把现实主义的心理真实性体验和中国戏曲的有表现意味的程式进行自觉的结合;第二,汪荃珍不但演历史题材剧目和古装戏有很强的实力,现代题材剧目的创作中也有着自觉的渗透现代意识的追求;第三,汪荃珍把豫剧剧种的表演艺术放在全国戏曲乃至于全国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去完成个人的创作,所以她重视吸收影视、话剧这种写实的表演,化为她的一些真实性的体验,也比较重视对南方剧种中非常强烈的程式感的追求。如果汪荃珍继续这3个方面的追求,有望成为一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徐培成(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文艺评论家):

    今天,在研讨汪荃珍的艺术成长、成功、成果的同时,我特别看重她作为一团之长的魅力和品格。汪荃珍从艺35年来,创造了太多的第一。

    1986年,她第一次到香港参加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主演名剧《香囊记》,当时香港并未回归,她荣获了“亚洲最佳女旦角演员奖”,为豫剧在香港演出首开先河;1999年,她在河南省文化厅第一次公开招聘大型现代戏《香魂女》的一号主人公香嫂的激烈竞争中,技压群芳,金榜夺魁,并使得《香魂女》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大奖;汪荃珍13岁学艺,勤学苦练,打下了深厚的“四功五法”的功底,她是第一个练就了在豫剧女演员中用大靠的靠旗打出手的绝技;她在荣获梅花奖以后,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高级研修班的研究生,成为豫剧女演员中第一个研究生;汪荃珍是新时期以来,河南省直院团第一个出任剧团一把手的女团长,她率领着三团这支光荣的团队,每年演出200多场,收入300多万元。

    论辉煌成就和突出政绩,大家有目共睹。可是作为团长、当家人,汪荃珍的付出与奉献、艰辛与苦难、泪水与委屈、担当与承受,我们也应该看到和想象得到。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不但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更要具备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而作为院团长,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很高的艺术判断力,以及演出市场的预见力与经营能力。新编豫剧《刘青霞》的成功推出,就是汪荃珍政治与艺术成熟的强力佐证。

    《刘青霞》的成功,使我们不但领略了汪荃珍的高超技艺、大家风范,也又一次看到了河南省豫剧三团整齐优秀的阵容,如今初战大捷,可喜可贺。

    刘景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

    我认为,汪荃珍是当代河南现代戏表演的一面旗帜。

    汪荃珍成功塑造的这几个角色都是有很大难度且并无参考可循的。《香魂女》中的香嫂是复杂的,一些地方稍有过头就失去了艺术的分寸,导致满盘皆输。《风雨故园》中的朱安是一个一直自我压抑的人物,无法张扬,所以表演难度很大。然而这两个人物产生的社会效果是非常强烈的。现在,在各种戏曲晚会,经常有人演唱这两部作品的片段,在街头巷尾,更有很多戏迷在模仿这两个人物的表演和唱段,这说明这两个人物在观众心中扎下了根。

    从汪荃珍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她整个创作中,我感到她有几点可贵的追求。第一,她是立在坚实的文化平台上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这个平台,大家看重她的研究生学历,也看重她对文化理论、艺术理论的学习,我更看重的是她对本土文化和三团传统的学习和尊重。本土文化是地方戏的根脉,如果失去了,那么地方戏的特色就要淡化,它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要被缩减。第二,汪荃珍的表演是在深刻的体验下,来实现内心外化的最准确、最有力的动作。这一点我不仅在比较成熟的《香魂女》和《风雨故园》中看到了,在《刘青霞》中虽然还有许多缺陷,但也展示了汪荃珍的功力。第三,汪荃珍是以扎实的传统根基来实现现代戏的创作。所谓传统戏扎实的根基,就是说她继承了戏曲千年的传统、豫剧三百年的传统,也继承了三团五十年来创作现代戏的传统。三团的现代戏传统其实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深刻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化细节,这些也被称为三团模式。当然,戏曲在发展,三团模式也应该有变化、有飞跃,这个飞跃和变化就落在了汪荃珍们的身上,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承担这个任务。

    刘玉玲(北京京梆子剧团“京梆子”代表人物、“二度梅”获得者):

    汪荃珍从艺30余年,她的敬业、她的艺术成绩、她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力,都让我觉得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看准汪荃珍,是很有眼光的。

    当年,汪荃珍从戏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豫剧院工作,她有福气能够得到常香玉大师的精心辅导,加之她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为大师增光。我想,如果常香玉大师在天有知的话,一定会很欣慰。

    同样,汪荃珍在老艺术家的熏陶下,也继承了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优良传统,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三并举,注重现实题材的创作,与老百姓的生活紧贴在一起。所以,她作为三团继承人,是给三团增了光。

    汪荃珍现在的年龄正是承上启下的最好时候,所以我希望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能成为汪荃珍的一个加油站,能让她今后的成绩更加辉煌。

    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过去我们在形容革命者的时候,经常会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于出力的,特别是慷慨捐躯的英雄,我们表现得非常多,但是对于出钱的英雄表现得很少,因此,《刘青霞》让我眼前一亮。

    《刘青霞》这部戏以一种诗化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也让我震撼。所谓的诗化,是指编剧、导演善于提炼,删减适宜。对于交代情节的段落,惜墨如金;对于揭示人物心情、展示人物志向的段落,泼墨如云。因此,全剧既饱满也舒畅,算是初战告捷。

    在《刘青霞》中,汪荃珍塑造的刘青霞有很大的年龄跨度,这对演员来讲是挑战。我觉得汪荃珍进行人物处理时,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她对于行动的速度、节奏的处理非常好,很有分寸,不做作;眼神处理也是有节奏的、到位的;用嗓也很讲究,年轻的时候用假声多一点,随着年龄增加,用混合声的多一点;有病或者老的时候,用本嗓多一些。这种先甜美后沧桑的感觉,从声音上讲是形象的。

    张关正(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优秀的戏曲演员,无论是什么剧种,首先都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汪荃珍的功底是很深厚的。

    戏曲表演人才的成才有三大要素——天赋、勤奋、机遇。而在这三点当中,我感觉从汪荃珍的身上,更重要地体现了勤奋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好演员,天赋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天赋自己无法选择,而勤奋能够弥补天赋的不足。汪荃珍的天赋是不错的,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所以她靠勤奋,在演唱技巧上下功夫。从扮相上,她是很漂亮,但并不是那种很艳丽的女孩子,而她的成名作品大多是成年女性形象,这说明汪荃珍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有个正确的定位。所以,她通过勤奋,在扎实的基础上和老艺术家的培育下,弥补了自己天赋的不足,而把这种不足变成了自己艺术的特性和自己的专长。所以,我觉得她是一个演技派的典型。

    姜志涛(《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

    我认为《刘青霞》的起点很高,前景看好。

    我觉得,《刘青霞》这个戏的演出风格,与河南省豫剧三团以往的戏都不一样,更追求诗化和唯美的感觉,题材厚重,表现也更戏曲化,所以显得很大气、很美。这是三团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赓续华(《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

    十几年前,我就认识汪荃珍了,我们的每次见面都很愉快,她经常对我说“帮我找一个导演吧”“帮我看看剧本吧”,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

    《香魂女》是汪荃珍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她的表演跟其他豫剧演员不一样,我总觉得她唱的得有内涵,你会觉得她心里有东西。

    此外,汪荃珍有一种大家之气。在台上,她就是一个大青衣,有分量,压得住场。在河南豫剧界,在她这个年龄段当中,我觉得汪荃珍的全面性是非常突出的。

    姚金城(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

    汪荃珍在唱腔上与其他演员的区别在于她的收放自如。她声腔的控制能力和描写能力令人叹服。她的嗓音条件不是最佳,但是她对嗓音的控制很多演员达不到。她之所以能刻画出比较复杂的、深沉的人物形象,与她声腔的表演实力有关。

    由于绝佳的声音控制力,使她对于人物的刻画韵味醇厚。我感觉她的声腔在调整的时候,她的声音能控制住,悠两下,又与人物细微的感情呈现相吻合,变化多端,色彩丰富,与人物的感情变化自然贴切,耐听耐品,风格鲜明而独特。

    结合她声腔艺术的实力和特点,也结合着这个时代变化,使她对人物人性深度、文化深度的感性审美的体现较好。《香魂女》、《风雨故园》和《刘青霞》,通过这几部戏的磨炼,汪荃珍的艺术越来越趋向成熟。

    齐飞(国家一级编剧):

    三十多个粉墨春秋,三十多年激情演唱,三十多个人物塑造,三千多次锣鼓登场。无论是《抬花轿》、《白蛇传》、《穆桂英下乡》、《红娘》,或者是《龙江颂》、《杜鹃山》、《朝阳沟》、《李双双》,直到近几年的《风雨故园》、《香魂女》和今天的《刘青霞》尤为闪光;无论是现代和古装,她都能用心去刻画角色,用神韵把人物张扬。如珠落玉盘的吐字,如高山流水般的声腔,道白轻声如落叶,重则铿锵;唱腔轻如流水潺潺,奔放时如飞瀑千张。她用情去说唱,运用得是那么贴切自然,表现得是那么的美妙适当。正因为如此,才迎来了梅花的清香,才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大奖,才有了今天的名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这就是今天的汪荃珍,她不愧为硕士研究生,她不愧为豫坛小将,不愧为豫剧的栋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