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宾 阳 驻广东记者 彭海霞 裴 霞 通讯员 张奕诗
在第八届深圳文博会4号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众如织。在7500平方米的非遗馆里,广东省东莞、阳江、深圳等市为深圳文博会观众展示了独具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
“莞香制作技艺”首次亮相
东莞市选取了7个非遗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分别是:国家级名录项目龙舟制作技艺,省级名录项目麒麟制作、寮步香市、莞香制作技艺、茶山公仔,市级名录项目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百岁”制作技艺。其中,莞香制作技艺、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和“百岁”制作技艺均是首次亮相深圳文博会。
东莞出莞香,自唐代起就成为我国历代皇宫沉香贡品的原产地。《东莞县志》记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牛眠石诸处不失为正。”这次莞香亮相集中展示了东莞莞香生产性保护的成果,显示了东莞本土文化的魅力。
石龙新昌鼓制作工艺精良,经久耐用,音质清脆透亮。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如今产品已销往广东惠州、增城、河源、广州等地。展馆中展示的大鼓高2米、直径1.2米。记者看到,展馆现场还设置了击鼓区,让观众亲身感受新昌鼓的鼓声。
东莞市非遗展示馆今年以龙为主题,体现奋发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记者看到,展示馆的大门上方采用了双龙在云海上戏珠的造型,正门两旁的玻璃橱窗里展示了各色精品莞香和茶山公仔。展厅内则展示了龙舟、麒麟头、新昌鼓等大型实物。
除了实物、图文、电视短片展示外,东莞非遗展示馆还邀请了5个项目的传承人亲临现场为大家展示非遗项目的传统制作技艺。其中,“百岁”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胡葵今年已是88岁高龄,但她仍坚持到现场制作百岁牌,为大家展示东莞民间特有的传统工艺。茶山公仔的传承人林暖钦则是连续两年到深圳文博会现场为大家制作茶山公仔。
阳江数宝齐媲美
阳江有“三宝”——阳江小刀、阳江漆器、阳江豆豉。在阳江非遗展示馆,三宝和阳春根雕、阳江风筝竞相争艳。
“小刀”是阳江人特有的口语,并不专指小刀,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刀类产品。阳江打铁业历史悠久,这与阳江面海靠山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阳江古为百越地,靠海的渔业生活成就了发达的造船业,造船使用的工具如刀、斧、凿、锯、铁钉以及船上的用具如铁锚、铁链等都是由打铁工艺完成。另一方面,阳江靠山的农耕生活所需的犁、耙、锄头、镰刀、柴刀等用具也要有打铁工艺。阳江小刀最初就是由打铁衍生而来。
作为三宝之一的阳江漆器也与当地发达的造船业、桐油业有着直接关系。其起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阳江漆艺与内地传统漆艺技法有所不同。它在漆料的配制以及绘画图案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阳江非遗展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阳江漆器髹饰技艺已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阳江漆艺主要分为皮胎、布胎、纸胎、木胎、瓷胎等,以生产漆箱、漆枕、漆盒等小件漆器而闻名。在上世纪80年代,阳江还有漆艺厂,如今已经倒闭。生于阳江的漆艺美术师黎安乐说,阳江漆艺完全是纯手工制作,因此制作一幅漆画耗时较长,而且工序很多,包括裱布、刮粉、涂漆、定稿、起皱、立线、贴箔、彩绘、泼彩、罩染、磨显、推光等。
在展馆里,记者还看到可与阳江三宝相媲美、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阳江第四宝的阳江风筝。中国风筝有“南鹞北鸢”之称,阳江风筝是南鹞的代表。阳江南天风筝协会会长陈龙向记者介绍说,阳江风筝是纯手工制作,以造型美观、形神兼备、工艺精巧、色彩鲜艳、绘制精美、放飞容易、平稳高远而著称。陈龙还特地介绍了早在1990年就在第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被评选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的“灵芝风筝”。灵芝风筝造型独具特色,是目前国内唯一带完整筝鸣器(藤弓)和不带尾巴的班子类风筝。在灵芝风筝背后还有小鹿寻找灵芝的美丽传说。
记者看到,在阳江非遗展示馆,“‘南海Ⅰ号’的故乡 阳江”的字样特别醒目。在阳江数宝之外,宋代古沉船“南海Ⅰ号”缩小比例的模型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展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阳江展馆设计独具特色,展馆外部框架全部采用旧船木搭建而成,形成了与“南海Ⅰ号”统一的古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