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位 实习生 樊 炜
每年4月7日之后的一周是卢旺达人民最悲痛的一段日子。在这一周里,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卢旺达人都会深切悼念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遇难的80万同胞。在他们看来,只有年复一年的纪念,才能够“让世世代代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塑造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也是今年卢旺达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纪念活动的主题。纪念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卢旺达驻华大使恩加兰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悲痛中孕育力量
来到卢旺达驻华大使馆,首先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身着“国服”姬米肯尼罗的女性工作人员——一件或白或黑的吊带衫搭配上一块颇具民族特色的沙绸,面带微笑地迎接到来的每一位宾客,步态轻盈地引领客人们入座,言谈举止之间流露着尊重和友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使本人也系上了紫色的小方巾。小巧而精致的会场装潢,说着流利中、英、法文的外交官……早就听说过卢旺达人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和生活品质,使馆内的所见所闻果然印证了这一说法,也让记者对这个相隔万里的美丽国度好感倍增。
也许是因为曾经担任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亲眼见证了国家的兴衰起伏,所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恩加兰贝身上似乎总是透出一股沉重的气息。这份沉重不仅是对短短100天内失去3/4卢图西族人口的沉痛悼念,更是对国家遭受重创后如何一步步走出阴影、重建和平与稳定的深刻思索。如今,卢旺达在重建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称道的成绩,但恩加兰贝认为,要彻底摆脱贫困,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卢旺达依旧任重而道远。
大屠杀造成了国民人口男女比例上的巨大变化,女人们不得不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既改变了她们自身的命运,也让卢旺达女性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2003年的宪法明文规定,政府和议会各决策部门的女性比例不得低于30%,历届政府须严格按照此规定进行组阁。恩加兰贝告诉记者,目前,卢旺达众议院中的女议员比例已经达到56%,成为全世界女议员比例最高的国家。在政府部门中,60%都是持有高学历的女公务员,很多人拥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她们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致和敏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千丘国”旧貌换新颜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境内多山地和高原,素有“千丘国”之誉。上世纪90年代的内战严重破坏了卢旺达的社会发展,也让许多外国游客对其望而却步。不过,“今天的卢旺达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国家,这一切完全依赖于成功的发展战略和与无知、贫困做坚决斗争,我们正在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建设现代化国家!”恩加兰贝一字一顿地说道。
据介绍,重建中的卢旺达以其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充满希望的《2020年未来发展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卢旺达是一个美丽的国家,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好天气!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游客都能享受到温暖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在非洲最大的山地雨林中,你可以悠闲地观赏波澜不惊的基伍湖,聆听数百种鸟儿的美妙歌唱,还能够与各种野生动物不期而遇。”恩加兰贝说,“当然,我们也有不少设施完备的旅游城市供游客选择。在首都基加利以及很多其他城市里,随处都能看到悼念大屠杀死难者的教堂和纪念馆。在游览文化遗址的同时,真正地触碰、感知卢旺达的历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已经是一位资深外交官,恩加兰贝却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时刻惦记着如何把中国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比如中国对文化古迹的开发和保护、用传统音乐和舞蹈诠释西方故事等,这些都给他带去了很多思考和灵感。“卢旺达同样也将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文化教育、健康、性别平等等方面的原因。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丰富博物馆馆藏、加大艺术推广力度……让人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恩加兰贝认为,只有将文化教育作为基础,国家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才不会因为过度依赖资源,而提前透支未来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是消除贫困的楷模
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两年的恩加兰贝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中国的脚步。他觉得,身边的中国朋友都很友好、礼貌、热情,这也让他的工作开展得非常愉快和高效。提起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恩加兰贝满怀欣喜但又谦虚地表示,中国的文化奇观是无止境的,自己只是领略了很小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中国是我们消除贫困和不发达的楷模,我们也必须学会在尊重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恩加兰贝认真地说。
谈到中卢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恩加兰贝表示,两国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合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亲密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就是通过文化进行的,文化可以缩短两国人民在语言、空间等方面的距离,让人们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彼此。”恩加兰贝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筹划创建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将来在卢旺达播放中国的节目,在中国播放卢旺达的节目。这样一来,两国的交流就又多了新的载体和渠道。”
中国与卢旺达于1971年11月12日建交,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从1976年开始,中国每年均向卢旺达提供高校奖学金名额。恩加兰贝对记者说,很多卢旺达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卢旺达年轻人学习汉语,孔子学院在卢旺达非常受欢迎。如今,中卢两国的交流与合作领域越来越广阔,除了高层互访、派遣留学生、举办文艺演出和展览之外,双方都在就如何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目的是使两国的交流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两国人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