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外多人的眼中,“中国”更多地表现为“孔子”“功夫”“茶叶”“瓷器”等元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主动了解中国。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是怎样的?如何让外国人更好地感受中国?我们来听一下参加论坛的学者的有关看法。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中国人要积极对外表达自己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这不全是外国人的责任,也有中国人自身的责任。一是我们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在国际场合中,我们的演说家,尤其是优秀的演说家较少。孔夫子有句话,叫“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多说话不像君子,少说话多写文章才叫君子。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对外表达得不够。我国凡是在国际上有点名声的电影都是功夫片,因此外国人就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我曾亲身经历过,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几个年轻人叫我“功夫”而不是中国人。
我希望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假设中国有70%是不错的,还有30%(比如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我们对外只表达七分漂亮的,不说三分不漂亮的,就容易导致失信。所以在文化交流中,不能只说中国好的方面,我们还要告诉世界中国存在的不足,并且广泛听取其他国家的看法。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文化顾问戴哈诺娃:世界需要中国发挥东方智慧
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且保守的国家,好像不太变化。从我个人对中国的理解,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虽然不能说所有外国人都不了解中国,但多数外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确定只有单一形象的认识,没有深刻了解。
由于大家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有人把中国作为威胁。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已是一个大国,将来还要成为超级大国,而中国人则认为自己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就需要增进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当今世界正面临包括经济的、道德的、文化的各种危机。世界需要中国发挥它的东方智慧,与各国携起手来找到应对挑战的共同答案。
理解一个真实的国家,这是很困难的,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首先要克服掉自己的防备、恐惧心理,以开放的姿态展示中国力量、中国文化的实力。让世界知道,当出现问题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中国在这些方面做了些什么。
德国歌德学院院长米歇尔·阿克曼: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如何认识中国,最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认识中国。重要渠道之一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在年轻时对一个国家的理解会对他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要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国家间年轻人的交流。
我觉得西方国家对中国产生恐惧感不难理解。中国在这么短时间内,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为一个经济和政治的大国,理所当然让外国人担心。消除这种恐惧感就需要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假如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中国是个幸福国家,没有矛盾,外国人肯定会怀疑。假如中国把自身的矛盾表达出来,让外国人感觉中国和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一个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国家,那外国人对中国的恐惧感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