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 叶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过去了,《讲话》经过历史的沉淀,许多贯穿着辩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在今天仍然充满活力,对当下文艺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山东省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继续发扬山东省戏剧创作关注现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践行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
脚踩泥土身接地气 感受时代触摸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有助于让作家真正地脚踩泥土、身接地气,感受时代、触摸生活。今年3月份,山东省文化厅组织了深入基层采风活动暨“山东作家写山东”现代戏创作座谈会,省内部分著名剧作家和中青年编剧一行18人,历时6天,赴临沂、济宁两市6个县区体验生活。这也是贯彻《讲话》“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采风团所到之处,都是最基层的农村社区。艺术家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生活的亲身体验中,接触到许多在平凡生活中干出了不平凡事业的普通人。在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采访了依靠苦干实干,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村党总支书记梁兆利的先进事迹之后,剧作家刘桂成说:“像梁兆利这样的老书记,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工作,带领村民把一个落后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你问他图个啥,他的回答是‘就为了让老百姓说共产党个好’。语言是那么朴实,发自内心,出于真情,足以展现出他的品质和精神。他带领群众致富创业的故事,其中很多细节都很有戏剧性,这些细节,闭门造车是编不出来的。”
生活中的人物不是冥思苦想就能够创作出来的,现代戏就是要从生活中找题目、找灵魂,离开生活的现代戏生硬难嚼,群众不爱看。剧作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是新形势下剧作家自身的创作需要,也是积极践行《讲话》精神的表现。
落实《讲话》精神 促进戏曲创作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谈到文艺工作的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时指出:“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就戏曲艺术而言,大型精品剧目,创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经济投入高、占用人员多,但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引领性作用,属于提高类作品。而小型剧目则不同,创作速度快、生产时间短、经济投入低、占用人员少、演出形式简单灵活、便于深入基层,容易在群众中普及。
4月份,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在山东剧院举行,涵盖山东地方戏和京剧等16个剧种,参演人数近千人,吕剧《砖头记》、山东梆子《乡里乡亲》、柳琴戏《湿地情缘》、两夹弦《闹亲家》、莱芜梆子《随礼》等小剧目因为反映现实生活,以与老百姓关注的事件、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为主要创作素材,深受群众欢迎,充分发挥了地方小戏易普及的优势。
精品大戏和地方小戏的双翼齐飞,是山东省戏曲工作者贯彻《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文艺方针的具体写照。
发扬优良传统 坚持为民演出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发挥省直艺术院团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主办的“省直艺术院团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于5月15日至23日在济南举办。六家省直文艺院团组织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戏、新创作剧目以及经典传统剧目,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艺演出活动。
活动期间有14场演出与观众见面,涵盖京剧、吕剧、柳子戏、话剧、杂技、歌舞、音乐会等艺术门类,活跃和丰富全省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5月21日,山东省吕剧院在省监狱职工俱乐部演出《新创作现代戏小戏专场》,5月22日下午、晚上在商河县艺术中心分别演出《新创作现代戏小戏专场》和现代吕剧《黄河之子》。5月15日至19日,山东省话剧院赴山东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地,为农民工兄弟演出反映农民工题材的现代话剧《嫂子》。其他各省直院团在活动期间均排出最佳的演出阵容,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展示了山东省文艺院团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所取得的优秀文艺成果,为人民群众奉献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目前,山东省上下正积极投入迎接“十艺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全省各级文艺工作者决心以此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精美的文艺作品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为促进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