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孟 娟
5月18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共同主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承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曲艺作品展演”在济南梨园大戏院精彩献艺。
“太阳出西落在了东,满天的月亮一颗星。万里晴空下大雨,那树梢不动刮大风。只刮得火车头满天跑,那泰山嗖的一声刮到了半空中啊……”伴随着轻快而富有节奏的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北路)的传承人姚忠贤和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杨珀二人演绎的山东琴书《正反话》,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掌声如潮。
一曲唱罢,台下掌声经久不息,“再来一段”的喊声此起彼伏。被观众的热情感染,已谢幕的姚忠贤、杨珀又返场表演了两个节目,着实让观众过了把瘾。接下来,幽默才艺、单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曲艺形式纷纷登台亮相,艺术家应观众要求返场演出时有发生。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的晚会,进行了近两个半小时才结束。
“曲艺是扎根于民间、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曲艺的发展与《讲话》中文艺要贴近生活,文艺要为大众服务的精神非常契合。”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为民表示,在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次曲艺作品展演活动,对于鼓励广大曲艺工作者,重温《讲话》内容,践行《讲话》精神,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也有着格外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山东有着丰厚的曲艺文化底蕴,素有“曲山艺海”之称。7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山东的曲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一代又一代曲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演了许多高扬民族精神、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认为,有必要将山东曲艺这些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出来,与老百姓们一起分享。“曲艺就是唱给咱老百姓的,获奖有什么用?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一句夸奖。”
为期3天的展演,不仅有山东观众熟悉的山东琴书(北路、南路)、山东快书、单弦、相声(单口、对口)、小品、西河大鼓、快板书、坠子书等形式,亦有二人转、苏州评弹、幽默才艺等东北、江南新生的曲种。三场演出,共有13种曲艺形式呈现。观众既可看到《亲上亲》、《寸草心》、《抗洪小夜曲》、《井台评功》等现实题材的获奖作品,也能欣赏到《武松打虎》、《刘伶醉酒》、《三打白骨精》、《钗头凤》等传统曲艺经典之作。
艺术家们高水准的演出使得本次展演深受观众好评。家住泉城广场附近的张大娘连续3天都坐公交车赶来观看演出。“怎么能不来?演得这么好。这些老腔老曲儿,单个的平时都落不着看,更不用说如此集中的演出了。”
75岁的李化森说:“我是老戏迷,只要有演出,多远我都得去看。希望以后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我们这些喜欢曲艺的中老年朋友多点乐趣。”
刘为民表示,本次展演的主要目的在于展示成果、艺术交流、服务大众、促进发展,力争在展示山东曲艺成果的同时,将兄弟省市的优秀曲艺请进来,在交流、对比中弘扬山东曲艺的特色;同时,让曲艺真正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去,不断发现、推出曲艺人才和反映新时期人民生活的精品力作,为《讲话》精神在当代再放光芒做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