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通讯员 颜 明
近日,衡阳市石鼓区文化馆在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成为衡阳四城区中唯一的国家一级馆。该馆位于衡阳市船山路,堪称艺术的殿堂,每周一、三、五为中老年“一剪梅”艺术团开展业务培训,每周二为教育系统年轻女子教师艺术团进行指导,周末对少儿艺术团进行辅导排练。这些专业团队叫响了石鼓的文化品牌,同时也是石鼓打造文化强区路上的一个缩影。
加强阵地建设 夯实文化基础
近年来,石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用3年时间,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了集“老年活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社区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文体和教育服务中心,打造了“十分钟文化圈”。
该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区每个乡街、社区分别建立一个街道(乡)文化站、社区学校和一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习中心,安装至少一套健身路径;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投入30万元建成了30个农家书屋;区财政专门为每个村安排超过6000元的配套资金,发展乡村文化;投入90万元,在松木乡朝阳村江山小区建成了一个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投入近200万元组织了近200场文体活动……
截至目前,石鼓区已基本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及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学习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在区图书馆建成区级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并设立了9个基层中心,充分实现了区、乡、村三级文化网络无缝对接,全区覆盖,为群众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休闲舞台。同时,区政府还每年下拨不低于80万元的文化惠民资金,“两馆一站”于2011年起全部免费开放,已接待逾20万人。
实施项目引领 打响文化品牌
今年3月,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在调研石鼓区文化创意园项目时指出,该项目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思路非常好。近几年,石鼓区立足自身优势,依托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石鼓新城”的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08年以来,石鼓区先后印发了《建设文化强区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提升石鼓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和责任单位,具体分解为20件实事,定期督察,依托名院、名山、名人,打响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资源,借“石鼓七贤”打造“儒文化”旅游项目;借“衡阳八景”优势,打造青草桥到雁栖湖酒文化一条街,再现“青草桥头酒百家”的盛景;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借区位优势打造民俗文化一条街,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糅合自然人文景观,推进“来雁塔眺三江汇流、筷子洲探湘军水师”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依托南岳名山打造文化创意体验园项目,该项目融合神话元素、非遗文化元素和高科技元素,观赏性强、参与性高,将填补湘南地区大型文化体验休闲项目空白,为衡阳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人才高地 塑造文化精品
建设文化强区,人才是关键。石鼓区一开始就把“文化人”当成这场戏的主角对待,下力气培养文化骨干和积极分子。
石鼓区每年都选送专业人才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各文化单位选聘人员都向社会公开;从乡、街招考优秀文艺青年,为全区每个乡、街配备文化专干,落实他们的待遇和编制问题,使他们成为基层文化骨干和带头人;从文化馆、乡街文化站、教育系统的文化志愿者中挑选出100多人,组建了40余支文艺辅导分队,常年活动在乡村和社区,与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开展“手拉手、一对一”的辅导培训,帮助培养当地文化活动带头人;组建了“一剪梅”中老年艺术团、枫叶艺术团、教师合唱艺术团等45个文化社会艺术团体,由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每周一、二、三、五对艺术团进行业务培训,多年来在各项活动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此外,为培养后备人才,石鼓区还开展了文化部门与学校结对子的活动,把双方文艺人才与培训场地的优势有机结合,利用双休日、暑假为学生免费开办舞蹈、主持、声乐、书画等艺术特长班。
3年多来,全区累计开展文化辅导培训近800场次,培训基层文化骨干4000余人次,一批能编、能演、能组织、能歌善舞的基层“文化人”脱颖而出,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一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据统计,近年来石鼓区文化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60件,获奖作品120件。其中音乐专干廖卫华个人辞条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美术专干方国平入选衡阳市百位名画家名录;歌曲《春光红透》、《衡阳好》、《爱之吟》等获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全国歌曲创作比赛“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歌曲《又见月光光》、舞蹈音乐《壮志蔡伦》等获湖南省作曲金奖。
开展娱乐活动 实现文化惠民
近3年来,石鼓区以“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等活动为平台,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先后开展了“幸福石鼓”春节文化活动、“和风衡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节庆文化活动,年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60余场,惠及百姓10万余人。
每逢周末,全区45个社区的“社区周周乐”活动准时开演,在为群众送去丰盛文化大餐的同时,也成为该区百姓的“星光大舞台”。为增强“社区文化中心”的凝聚力,丰富辖区居民的生活,石鼓区在每个社区文化中心、学习中心招募1至2名志愿者,每个健身广场和每套健身路径招募1名志愿者,管理好社区文体中心和学习中心,每天定期组织免费开放,每个社区文化中心、学习中心每周开放40小时以上。同时,在每个“社区文化中心”开展“六个一”主题竞赛活动,即读一本科技书、传授一门实用技术、帮扶一些贫困户、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调解一些矛盾纠纷、带出一片良好风气。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活跃了居民的文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