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喜迎十八大文化建设成就巡礼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文化产业投融资取得突破
示范园区和基地领航
动漫产业:量变之后期待质变
中国文化产业:从繁荣走向跨越
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参与制定出台的
有关文化产业政策文件




 中国文化报 >  2012-05-3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示范园区和基地领航

    为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从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四批200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批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近年来,国家级园区、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已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比如以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航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规模水平不断提高。据测算,2010年国家级园区、基地总收入为2500亿元,总利润为365.2亿元。国家级园区、基地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国家级园区、基地不仅具有了相当规模,而且发展十分迅速。

    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以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各领域龙头,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企业的领航者。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已经成为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排头兵。2010年示范园区、集聚类基地已经拥有上市公司100家左右,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孵化功能全面显现。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基地分别投入13.71亿元、6.37亿元用于初创文化企业的孵化,分别孵化文化企业1218家、1750家。“十一五”期间,园区和集聚类基地投入的孵化资金从2005年的7.38亿增加到2010年的22.38亿,增长3倍;完成孵化的文化企业数从2005年的697家增加到2010年的8960家,增长近13倍。园区(基地)不断孵化出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培育壮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

    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示范基地创作的文化精品不断,如广西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作的《印象?刘三姐》,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超过6亿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联合有关企业引进的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市场反响强烈,首季总票房近8000万元,创造国内音乐剧票房纪录。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单体类基地研发总投入143.55亿元,其中动漫业和文化娱乐业基地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单体类基地合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16626项。“十一五”期间,园区基地研发总投入增长了2.52倍,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增长了2.33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