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纪事/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绿缘往事
诗情献给生命的礼花
神笔马良的永久魅力




 中国文化报 >  2012-05-31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笔马良的永久魅力

    洪  运

    我的爷爷洪汛涛先生一生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小朋友写作,是少年儿童忠实的好朋友。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格外怀念他。

    爷爷生于一九二八年四月九日,浙江浦江人,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被人们誉为“神笔马良之父”,与叶圣陶、张天翼等齐名为“中国童话大师”。

    由爷爷根据《神笔马良》编剧的电影《神笔》,获五个国际大奖,国内获文化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五年影片编剧一等金质奖章,是新中国第一部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儿童片,也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部影片。当年,茅盾和夏衍都赞许过他的这一作品。

    我记得,课文中《神笔马良》的篇幅不长,故事也并不复杂,但有着耐读的永久魅力,因为作品出色地塑造了马良这个人物。尽管作品中人物形象离我们很远,是古代的,但同学们都很喜欢马良勤奋、好学、机智、勇敢的美德。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爷爷是怎样写出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爷爷在回答提问时说:“马良不是我。不过,我不否认,‘神笔马良’中有我的影子,马良的某些经历和我有一定的相似。”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作品里一定有作者自己。

    爷爷的童年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之中,饱尝人间各种艰难困苦。爷爷说:“我的童年,自然是苦难的、黑暗的,因为那是在苦难、黑暗的旧时代里。我的童年,充满着饥馑和屈辱。”

    爷爷的父亲早年背井离乡,长年不归,母亲因三个孩子拖累,没法在外找工作,便自己在家养蚕,闲时替别人做针线生活。有时给别人糊火柴盒,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艰难度日。

    爷爷从小爱好书法雕刻,酷爱文学,兴趣广泛,聪颖过人,勤学苦练,自学成才,四岁学会下棋,七岁会拉胡琴、吹笛子,十多岁就开始向报刊投稿,还搜集了大量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作品。

    爷爷小时候大部分时间生活于以分销报纸为业的外祖父家。爷爷回忆道:“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劳动力,报纸一来,就紧张地工作起来。后来,我渐渐懂事了,每天报纸一来,母亲便给了我一叠报纸,我就坐在工作台一角,安静地看起报纸来。”

    那时的浦江,经济还很萧条,文化也不发达,整个县里没有一家书店,只有这一家“报纸分销处”。后来信息渐渐传开,上海、杭州的一些书局和印书馆主动寄来一本本图书目录,希望能为他们经销书籍。可是,爷爷的外祖父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营销书籍了。于是,这一本本图书目录,便落到了爷爷手上。爷爷在这些目录的书名上,用颜色铅笔做上许多记号,自己最想看的用红笔画上一个圈圈。他还写好向书局邮购的书单,也写好了信封,只等有了钱就寄去。爷爷说:“那时候,我们这号家境不好的穷孩子,是一个铜板的零花钱也没有的,只有在过新年的时候,长辈为了图吉利,给了个‘红纸包’——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可是凑起来,总也到不了一块大洋的。而且往往不等过完年,又给母亲‘借’去挪作家用了。所以,我写好的好几封邮购信,从来没有一封发出去过。我十分希望能看到这些书,可是我没有。我连做梦都想。”爷爷没有书看,就一遍一遍读那些图书目录。

    爷爷从这些断断续续的图书目录介绍中,知道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其中他特别喜欢王冕的故事,王冕幼年出身贫苦,白天为人放牛,一边自学画画,晚上则到寺庙内的长明灯下读书,最后成为能诗善文的杰出学者。爷爷自己生活清苦,对这样肯刻苦学习的苦孩子格外敬佩,并处处以他为榜样,时时以此勉励自己。

    爷爷从小识的字多,上小学是跳级的。当时钢笔还很稀少,是颇为名贵之物。有的同学衣服的口袋里插着一支闪亮的钢笔,那是非常神气、叫大家羡慕的事。爷爷说:“童年的我,非常想有一支那样的笔,可是我没有。”

    一次,在都市里做事的叔父给了爷爷一支用过的旧钢笔。虽然这笔尖早已磨粗,笔杆子也漏水,一写字,中指的硬茧上全是墨水渍,有时不小心还会把衣服的口袋也滴上墨水,可写起字来还是很流利,爷爷仍然非常喜欢它。有一回,跳远比赛后,爷爷回家发现这支笔不见了,急得立即赶到学校,在漆黑一片的操场的沙坑里,用手翻掏,手指都擦破出血了,才找回那支笔。后来这支笔一直跟随爷爷在浙东山区流浪、漂泊。

    爷爷在童年就有一个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书。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的一切的故事。”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由于爷爷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以及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的责任感,爷爷创造出“马良”这个饮誉中外的人物,写出了不朽的经典童话名著——《神笔马良》。确实,如果爷爷没有这样的经历,没有对于国家、民族、人民深深的爱,没有饱满的激情,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绝写不出《神笔马良》这样优秀的作品来的。

    近日,《光明日报》在《从“贴吧”看当今大学生思想取向》一文中报道:“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谭平教授通过对二十多所大学贴吧近六年的研究显示,在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九年出生的学生中,进入大学以前记忆最深刻,实际上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偶像主要有:动漫形象,如《神笔马良》等。”这充分说明《神笔马良》这部经典童话作品是深入人心的,是经久不衰的。

    新时期,《神笔马良》将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继续陪伴一代代的孩子同成长、共进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