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美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作品选登
大器“玩”成
“纪实摄影从来不喊‘一二三’”
工笔绘画是“尽精微”的具象艺术




 中国文化报 >  2012-05-3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器“玩”成

    打稻谷(四川自贡)

    车状元(江苏无锡)

    绿叶虎(山东潍坊)

    本报记者  朱永安

    风筝、花灯、脸谱、面人、泥塑精美可爱;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益智有趣。色彩鲜艳的展墙,可看可玩的展品,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如同一个玩具的海洋,活泼、欢快而热烈。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该馆特别策划的“大器‘玩’成——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与首都观众见面。

    “风筝最早与军事有关,中国美术馆藏有从民间收集的各类风筝400余件……”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五年级学生厉新卓把风筝的起源、走马灯的原理、风车的种类讲解得深入浅出、有模有样。来自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冯端然身着正装,拿着一沓展览资料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次展览的讲解,自己已经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一进展厅,许多观众便被这些孩子吸引了过去,听着他们的讲解,会心而笑。而在接下来的周末和暑假期间,中国美术馆小小讲解员队伍中的几十名成员都将轮番上岗,为自己的展览做最好的注解。

    孩子们的展览让孩子们讲,这在中国美术馆尚属首次,而从6000余件(套)馆藏中精心遴选,大规模展出800多件民间玩具精品,也还是第一次。作为国家级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玩具收藏十分丰富,既有名家名作,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陕西凤翔胡深的泥塑作品;也有偏远山区佚名艺人的天才创作,如云南建水与贵州牙舟的陶瓷玩具。这些收藏既体现了我国现当代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也系统地保存和再现了民间玩具的历史面貌。

    展览按照儿童成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分为“希冀”“启智”“尚德”三个部分。“希冀”主要展示低龄婴幼儿所玩的民间玩具,如山西黎侯布虎、陕西千阳布龙,以及富有吉祥祈愿意义的“辈辈封侯”“状元骑马”等。这些玩具既寄托着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前程似锦的殷切希望,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儿童传播着知识,发挥着艺术启蒙的作用。“启智”主要展示趣味性、参与性和动手性强的玩具,如京津地区的风筝、风车、走马灯,以及各地的车辆玩具、提线木偶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尚德”主要展示传统故事、戏曲人物类玩具,如泥人“三国兵马”“白蛇传”和鬃人“大闹天宫”等,使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民间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6000至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响球、陶连环等玩具出现。沿革至今,民间玩具以其造型的稚拙可爱、色彩的鲜明亮丽和内涵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民间美术资源中最独特和最有趣的类别之一。民间玩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底蕴,积聚了天下父母对孩子们树大志、成大器的殷切希望。

    看着展厅中的各类玩具,听着女儿的讲解,厉新卓的父亲感慨道:“这些玩具大多我还玩过,虽然讲解得很好,但有些玩具现在的孩子连见都很少见到了。”在儿童节来临前,中国美术馆集中向孩子们展示这些作品的初衷或许正在于此,民间玩具里蕴藏的乐趣和文化应该在快乐的体验中得到传承。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持续至9月3日,中国美术馆将邀请著名玩具艺人进行现场制作和互动,并通过组织学校专场导览、益智玩具体验、亲子互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让人们对民间玩具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让更多的孩子在“玩”中获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