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诚
手卷易好,册页难工,画册页需要页页不同又要页页统一,故而“难工”。
李振军的山水画多为册页,他在这一具有难度的绘画载体形式中,用多变的构图、情境完成了自己的山水创造。他画雁荡、天台、九华、齐云、太行,不仅是由于他的足迹到了这里,更是由于他与所到的每一处风景都产生了心灵的对话。从他的一些游记文字中可以读出,他爱他曾走过的山水并力图读懂它们,于是,山水变作胸中丘壑,一页页作品也就景色各异。他用新颖的构图、鲜活的笔墨与新奇的造景,让画作变得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另一方面,他的笔法又是统一的,他没有陷入对具体地理景观的直观描摹,而是将自然景观收纳至他的枯笔、淡墨之中;他以自己的眼睛解释前人也曾画过的景物,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水面貌。
册页纸张的性能与生宣不同,它吃墨不深并渗化力较弱,李振军很好地利用纸的这一品性,用枯笔立形,用淡墨皴染。其淡墨多用渍法,简洁而秀逸。振军的笔墨很大程度来源于明朝画家渐江以及“新安画派”,但他又用线条的茁壮与墨色的多变而发展了渐江的风格。清初张庚《浦山画论》曾批评新安画派对于元代画家倪云林“不失之法,即失之疏”,这两“失”一直为振军所警惕,他用拙意的线条和淡逸的渍墨变化倪法,从而体现出他对传统的独特解读能力。
振军的山水多截景,这多少是为了适应册页的构成形式,当然,这也一定与他摄影上的特写与观察视角相关,因为当把镜头推近,呈现的就不再是传统山水中的“两叠”“三叠”等程式。振军的山水虽全部来自写生,但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却感受到了浓郁的古意,或者说,它们更像是一位古代前贤的作品;他的山水画现实感真切而动人,既不是对古人山水的翻版,也不是对现代人山水的借用,而是用摄影家的眼睛观看山水、用山水画家的图式表现山水、用诗人的情怀赞颂山水,这一切不仅建树了他在当代山水画坛中的个性风格,也扩充、拓展了山水画创作主体“文人”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