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华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广东大力推进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用“天”“地”“人”梳理深圳设计史
大型歌舞诗《瑶山随想》进京演出
“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大展”深圳开展
陆醒吾个人书法展在深圳闭幕
世界最大《老子出关图》花岗岩石浮雕现身潮州
禅意人生——孙大宇书画展将在深圳展出
江门:文化惠民 润泽百姓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6-1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天”“地”“人”梳理深圳设计史
——记首届深圳设计展

    本报驻广东记者  林  培

    6月12日,由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主办的“设计深圳·Design Shenzhen”首届深圳设计展拉开帷幕。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小明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深圳设计业逾30年发展历史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深圳“设计之都”的内涵进行挖掘性梳理,通过揭示深圳这座城市与“设计”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横向和纵向等多重视角来审视和探讨深圳设计发展的脉络。

    此次展览分为“天”“地”“人”3个部分。其中,“天”即“天时”,是深圳设计的编年史,是深圳城市与深圳设计的相互关系在时间中的展开。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展览中央大厅,沿着展厅圆形的“时间”展线,深圳自建市以来有关设计的大事记被逐一铺展开来,呈现在市民面前。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此后,这座被“设计”出来的城市,一直与设计同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涌现出华侨城集团、“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平面设计协会等大批与设计相关的企业、活动、协会和机构,“设计之都”开始有了初步的轮廓。2005年,深圳开始举办创意十二月活动,“深圳设计”从这个时候开始,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08年,深圳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第六个获批此称号的城市,也是我国第一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2009年,深圳通过立法确定每年12月7日为“深圳创意设计日”。展览分阶段、分层次地展现出深圳设计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再现了深圳设计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时代、大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是“地利”,是深圳设计的空间标记,是深圳城市与深圳设计的相互关系在城市空间的载体。在中央大厅中间,用废弃的甘蔗条制成的压合板,成为了“地域”展墙,展示了F518时尚创意园、“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雅昌集团等在深圳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企业和机构、设计学术活动、设计创意园区和场馆,通过它们来具体说明深圳设计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和发生。

    而“人”是“人杰”,是深圳设计的主体,深圳城市与深圳设计相互关系的实践者。这一部分,展览选出了陈绍华、王粤飞、毕学锋、梁子等在深圳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设计师,通过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来体现和展示深圳设计的成果。

    在本次设计展策展人孙振华看来,深圳城市的历史,就是深圳设计的历史,深圳城市的特色,就是深圳设计的特色。孙振华表示,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展不同,这个展览既不是个人的设计作品展,也不是简单的城市设计回顾展。这个展览更多的是关于深圳设计研究方法的探论,或者说,“它体现了一种研究深圳设计的新的维度。”

    据主办方介绍,该设计展将采取流动的形式,在深圳各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巡回展出,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扩大设计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同时,展览还会加入展出地的特色设计企业和代表设计师作品,突出地域特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