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华鼎奖亚洲演艺名人满意度调查”揭晓
通化举办《15省京剧名家名票演唱会》
天津大剧院“打开音乐之门”
《永生羊》与民族题材电影研讨会举行
子祺演唱会“敬礼国旗”
“看片会电影卡”捐赠百名贫困生
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如何拍
《搜索》:成也美女败也美女
因为纯粹 所以动人




 中国文化报 >  2012-07-1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纯粹 所以动人
——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王雨晨 摄

    杜竹敏

    7月10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一台好戏——上海越剧院红楼团的经典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台上,两位主演章瑞虹和陈颖唱腔纯正、表演精湛,而台下的观众亦被剧情所感染,或悲或喜,全情投入。此次演出,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华行”重要展演剧目之一,也是经典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阔别北京舞台60年之后的再次亮相。

    百年越剧  《梁祝》见证

    作为越剧舞台的“双璧”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着比《红楼梦》更悠久的历史。在剧种诞生之初,《梁祝》便是越剧最具代表性和最常演的剧目。无论是简陋的草台班还是华丽的大剧院,100年来,人们对于《梁祝》的热情始终不减。从越剧男班初进上海时的连台本戏,到新越剧改革时期的新《梁祝哀史》,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传诵千年的经典爱情传说故事可以说是见证了越剧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

    同样,百年之中,演出《梁祝》的专业或民间越剧团不计其数,在经典基础上生发、改编而成的形式各样的“新版”也频频亮相于全国各地的越剧舞台。无论是从越剧演员还是戏迷培养的角度而言,《梁祝》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具有全国影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时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向世界隆重介绍了中国的“两台”——茅台酒和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梁祝》第一次走出国门。首次亮相,“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赢得了世界的惊叹。第二年,越剧表演艺术家范瑞娟与傅全香在德国柏林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次引起轰动,谢幕达28次之多。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越剧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笔,而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这些名字也成为越剧的骄傲、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

    阔别甲子 再演京城

    1952年,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等艺术家主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举获得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一时间,《梁祝》的旋律回荡京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正是因为观看了这场演出,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把《梁祝》拍成彩色电影,于是就有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影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也许大家并不知道,在那次演出落下帷幕之后的60年中,虽然有各种版本的《梁祝》或《梁祝》片段在北京演出,但范傅版《梁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典版,却始终与北京观众缘悭一面。因此,也有北京的戏迷将此次经典版《梁祝》进京演出称为“阔别甲子的重逢”。

    作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华行”的重要演出剧目之一,上海越剧院对此次演出给予了高度重视。演员方面,派出了章瑞虹、陈颖、章海灵3位国家一级演员等组成最佳阵容,3人也是当年《梁祝》经典组合——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3位艺术家的嫡传弟子。真挚醇厚的范派、俏丽委婉的傅派、苍劲沉稳的张派,从她们的身上,既能让人感到师辈的经典传承,又不乏鲜明的个人风格。

    不仅在剧情、流派方面审慎继承,为此次进京演出而全新制作的舞美、服装也体现出了上海越剧人对于传统与经典的敬畏之心。作为上海越剧院演出频率最高的剧目之一,《梁祝》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以“拼拼凑凑”的方式解决舞美布景的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演出的整体效果。而这次为了使北京观众欣赏到“百分百”经典的《梁祝》,上海越剧院下决心对全剧的舞美进行了全新制作。新景以上世纪50年代舞台演出为蓝本,充分彰显了越剧虚实结合、精致唯美的特色。前半场趋于清新疏朗,仿佛梁山伯与祝英台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而从《访祝》开始,整体风格则走向厚重典雅,雕梁画栋与层层高悬的帷幕,也象征着爱情被压抑、遭摧折,并最终走向悲剧的宿命。而作为全剧高潮的《化蝶》,则充分彰显了浪漫、绚丽的特色——色泽艳丽饱满的彩虹繁花,演员身着斑斓蝶衣翩翩起舞,整个场面显得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北京演出,也是全新置景的《梁祝》首度公开亮相,也就是说,北京观众有幸比上海的越剧爱好者们更早欣赏到“焕然一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传承经典 如履薄冰

    《草桥结拜》,梁山伯拉起祝英台的手同行,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第一次与男子“亲密接触”,不禁显出一丝慌乱,却又强作镇定。《十八相送》,当祝英台嘲笑梁山伯“呆头鹅”时,梁山伯板起面孔假意训斥,才转过头,早已忍不住露出宠溺的笑意。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细节,却是经典版《梁祝》在60年的岁月中通过无数次舞台实践,经过一代代创作者推敲、修改而凝结的精华。

    虽然,饰演梁山伯的著名范派小生、上海越剧院红楼团团长章瑞虹在台上演了30多年的梁山伯,但每次演出依然感到很新鲜,有压力。“‘新鲜’来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对于人物的不同体验,而‘压力’则是面对传统、经典的一种敬畏之心。”

    此次《梁祝》中,梁山伯的扮演者章瑞虹与祝英台的扮演者陈颖分别是范瑞娟与傅全香两位艺术家的得意弟子,两人在越剧舞台上合作近30年,被戏迷们戏称为“最默契的原配夫妻”。拍摄于1984年的电视连续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两人的第一次“牵手”。电视剧拍摄之时,陈颖还是上海越剧院的新秀,而章瑞虹尚在上海戏曲学校深造。通过荧屏,全国的越剧爱好者记住了这两张青涩的新面孔,而她们的艺术之梦,也从《梁祝》开始起飞。

    如今,两人在台上的表演足以当得起“精纯”二字。舞台上,一次对视,一个手势,两人的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有千言万语包含其中。这种默契,也感染着台下的观众,诙谐处,场内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随着剧情逐渐走向悲剧,不少观众已是眼眶含泪。

    当今天我们震撼于美国大片的高新科技,醉心于宫斗、职场剧的步步惊心时,经典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却以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感动了我们。没有炫目奢华的舞美,没有悬疑惊悚的剧情,有的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一对青年男女偶然相遇,相知相恋并产生至死不渝的感情。然而,就是这样一出台上只有数位演员,简单到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故事,却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一次次博取人们的眼泪、打动你我的心灵。我们不禁要问,感动人的,究竟是什么?也许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纯粹。梁山伯和祝英台用真、善、美感动了彼此,而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又用自己的故事感动了我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