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中国之美感动世界
铜川:公共文化舞动幸福指数




 中国文化报 >  2012-07-12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捂鼻快走到广场欢歌,从烟熏火燎到习习文艺之风,一座资源型城市谱写文化发展新篇章——
铜川:公共文化舞动幸福指数

    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

    铜川市创编的“耀州老碗”

    铜川市举行第二届“三秦书月·书香铜川”读书月活动

    秦  毅   卢  蕾

    “我们是全家齐上阵,各有所爱。”在陕西铜川新区阳光广场上学跳新疆舞的刘阿姨指了指不远处的几处“舞团”向记者表示,“儿子和儿媳在那里‘探戈’,老头子抱着小孙子在扭秧歌。广场上什么都有,环境又好,我们可说是天天都来。”不仅仅在阳光广场,在两个城市中心广场上、在4个区县广场上、在覆盖整个城市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上,每当日头刚刚东升或骄阳西斜,交际舞、民族舞、秧歌以及健美操的“舞之花”越开越大,老老少少舞在其中、乐在其中。然而放在10多年前,城市里没有群众参与活动的场所,街头是冷冷清清,舞动的是飘飘荡荡的煤尘和烟尘。这座因煤而闻名的城市曾因污染被中央电视台批评为“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那时人们用“吃饭捂着碗,走路眯着眼,看电影打着伞”来调侃自己的生活。可曾想到如今的铜川,不但山青水绿尘不飘了,而且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高升。

    广场文化生活让百姓乐起来

    “一起唱来一起跳,又聊了天,又加强了邻里关系,广场活动多,大家一块儿乐呵乐呵,挺好。”“以前看节目演出要到正规的演出场所,太麻烦了,也就很少去。现在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常常能看到各类精彩的节目,这种形式很好。”记者在王益华天商业广场实际感受时,听到了这样的评价。“老百姓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鞭策。”铜川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刘守宽表示。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初,名为《“舞动铜川”2012年铜川市广场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就已经起草好了,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文化工作领导为主任的铜川市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及宣传、文化、城建等组织指导机构。可以说,政府的关注是广场文化活动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

    “每天早上7点到8点,晚上19点到20点,我们的舞蹈教练和文化志愿者会准时赶到阳光广场上为市民免费教授舞蹈。我们要做到天天有群众参加,月月有新舞。”铜川市群众艺术馆的一位业务骨干向记者介绍。除了市艺术馆指导阳光广场外,各区县的广场舞蹈的教授与推广由各区县文化馆按区域分别负责组织,而广场舞集中展演也即将在7月拉开帷幕。当然,除舞蹈外,非遗展、书画摄影展以及电影放映等更是分时段排满了广场活动的“节目单”。另外,秦腔大赛、舞蹈大赛、诗歌朗诵会等文化赛事也是广场上的重头戏,而以“激情夏日、舞动铜川”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展演季将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内上演30场,政法、财税、教育、交通、金融等系统将结合行业实际,分别组织一台台具有行业特色的综艺晚会,铜川矿务局、陕煤建司、铜川铝厂等大型企业也将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搬上舞台。

    在集中辅导与分散训练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文化业务单位与文化志愿者协助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加强组织指导和示范引领,舞蹈干部、文化志愿者、社区文艺骨干带动市民走进广场,以广场为阵地,在轻松活泼和欢声笑语中让广大市民陶醉在其中,形成了和谐繁荣的广场群众文化新格局。不但参与者人数多,而且活动水平高,广场文化已经成为铜川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组织引导群众享受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高群众文化自觉,让自娱自乐成为广场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创出铜川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一县一品。”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晓明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谈到下大力气引导开展各类广场文化活动的目的时特别强调了“民乐”的重要性。

    公共文化项目让市民用起来

    张林军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记者在车站候车室遇见他时,他正在用自己的无线设备上网查阅学术论文。他说,这不但免费,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图书馆就在他的指间。而这一切均得益于“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

    “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于去年5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列为全国第一批47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县、乡镇、社区图书馆、村级农家书屋为基础,以学校、厂矿、医院及单位、部队等行业系统图书馆为补充,是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

    在谈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初衷时,铜川市文广新局局长鱼福昌表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相比,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成功创建示范项目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水平、使老百姓共享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提升我市的文化影响力,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完成好“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创建工作,将为铜川市进一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增加信心。“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战略目标,认真组织,扎实推进项目创建,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的需求,更加实惠、方便办证读者,铜川市图书馆通过中国知网搭建了包括中国精品文化、科普期刊、党建等7个文献资源库的“铜川图书馆社区书屋”,建立了数字资源网站。像张林军他们只要凭借自己的读者借阅证号及密码就可在任何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登录查阅到电子期刊1000多种。另外,“一馆办证,多馆使用,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将让读者的借阅之路异常便捷。

    城市转型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能穿上漂亮的芭蕾舞鞋跳舞,我们都很高兴。”在王益区文化馆舞蹈大厅内,该市聋哑学校的学生朝浩用不太准确的发音,加上手势表达着自己免费学习芭蕾舞的心情。挺胸、收腹、抬头、旋转……10多名小舞者在舞蹈老师和手语老师的共同指挥下,一提手、一抬脚,像模像样,跳得柔美而自信。记者了解到,自“三馆”免费开放以来,王益区文化馆充分利用展览厅、多功能学习培训室、排练厅等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深入基层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聋哑学子的生活相对单调些,便特事特办,每周二邀请特殊舞者来馆接受正规的芭蕾舞训练也就成了惯例,至今已经7个多月了。该文化馆馆长吕运朋表示,文化馆还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服务。

    不单单在王益区,也不单单在文化馆,“在文化中品味、享受生活的理念”贯穿在铜川市每一位文化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政府主导、市矿结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当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十六字方针。”刘守宽向记者表示,“我们要结合铜川的实际情况,探索资源型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铜川市是陕西和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2009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后,铜川启动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方案》,确定了复合转型模式,即初期产业延伸模式,随着接续产业的发展,逐步演化成综合性的产业模式,并通过“三驾马车”推动经济转型。其中强调推动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近年来转型成效显现,铜川迎来了建市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5月21日,在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铜川成为全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10年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排在第7位。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铜川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为推动铜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如今,不但各类文化场馆人气越来越旺,以药王山养生文化、照金红色文化、耀瓷文化以及书画、佛教、民间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传统资源型城市的文化味越来越浓郁了。

    “我们要打造‘舞动铜川、唱响铜川、诗画铜川、书香铜川’4个品牌文化活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鱼福昌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表示,铜川市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建设铜川管网式文化网络,带动辐射基层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充分盘活各类文化资源,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从而让全体市民更好地共享经济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提高铜川人的幸福指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