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成位
近日,二炮某部把“微元素”融入演练场,以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微”的力量激发了官兵练兵热情,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微信对讲机”讲出了心里话
“微信对讲机”是一款集文字、图片、视频、语音于一体的多功能聊天软件,该部巧妙地把它搬到演练场,利用这一载体让官兵们在演练中也能“微信”。
在该部九连宿营地,笔者看到,墙壁上贴着的“微信对讲机”格外引人注目,里面装满了官兵们相互对话的内容。“我们新兵驻训主要做什么?”“作为新战士主要就是学习专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军事技能,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号手!加油!”这是“微信对讲机”中新战士与连长的微语对话。该连通过“微信对讲机”帮助官兵解答任务期间比较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官与兵、兵与兵之间,互相提问,相互解答,使热点话题、疑难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减轻官兵心理负担,让官兵们全身心地投入演练中。上士马家富说:“有了‘微信对讲机’,我们有困难就可以找它帮忙,只要把问题往上一贴,当天就能看到回复,很快得到解决。”“微信对讲机”每天内容的不断更新,也成为了该连班排骨干、连队主官时时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动态的信息栏和主渠道,成为了演练场上干部、骨干练用“四功”的“好帮手”。
“微博墙”晒出了好心情
“微博”具有随时随地可发可聊的功能,它可包罗万象、承载万物,可以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在该部一连,官兵们把“笑脸墙”变成了“微博墙”,有什么新鲜事大家都往上说,成为官兵演练场上的“快乐驿站”。
一张张生龙活虎的笑脸照片镶满了“微博墙”边框,一条条微言微语贴满了“微博墙”。“愿铁牛,越来越牛!”“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温馨提醒:这几天雨一直没停,同志们一定要对装备做好防雨措施和防雷措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心里话,有的提问题,有的提意见、建议,有的说新人、新事,让“微博墙”一下子“新鲜了”起来。该连通过“微博墙”及时反映官兵所思、所想、所感,使其成为官兵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分享快乐的平台。指导员张翔林说:“我们通过微博墙,张贴任务中党员标兵的笑脸张片,激发官兵创先争优意识,让大家练有目标、比有标准,个个争当打赢尖兵;让官兵们把每天训练生活中的新闻趣事贴到微博墙上‘晒一晒’,与大家共分享,通过学习、交流、娱乐,使官兵心理压力、身体疲劳得到有效释放和缓解。”
“战地微博”微出了新视觉
读书看报、看新闻成为了该部演练场上落实“三个半小时”的主渠道。在该部宿营地里,每个帐篷里面都设有图书袋,装满了战士们喜欢看的书籍和报刊;宣传文化车、电视卫星接收器都入住演练场,每天早晚组织官兵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外部信息;利用自己创办的《战地快报》,及时宣传部队演练动态,让官兵全面掌握部队动态信息,更好地投入到下步演练任务当中。
在该部《战地快报》上,笔者也同样看到有开设“战地微博”的栏目。像“我警戒,‘蓝军’哪敢来!让‘卡拉OK’high起来”等耀眼标题语,吸引了官兵眼球,打开了官兵思维这扇窗。既培养了官兵新闻眼,调动官兵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参演官兵的“微”能力。“战地微博”有图有真相,真实地反映部队演练动态和官兵所见所闻,新奇的视觉和鲜活的内容使“战地微博”栏目内容活跃了起来,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可看性。该部勤务连指导员陈云海说:“演练期间,官兵们训练忙、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的经历和时间去静心地写稿,像一句话微博大家都可以说、都能写,这种短、平、快的方式赢得了官兵们的热捧和认可。”
微言微语成为了今年该部演练场上一大亮点,像网络热词、网络流行语都被官兵们融入了战场元素,充满了趣味性和火药味。既活跃了栏目内容、浓厚了战场氛围,又激发了官兵创作热情,提高了官兵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微”的力量虽小,但功能齐全,为部队演练任务的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