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锐
这些天,一直“老实巴交”的《现代汉语词典》因为一次增版成了网络明星。造成其大热的原因,源于修订者对一些网络热词的取舍,引起部分网友的不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这个“乡下人”长期默默无闻,最终火起来,却还是借助了经常开它玩笑的“网络大哥”的“提拔”。
有些人说了,既然网络词A能上,为啥B不能上?你这是不包容。
诚然,一套语言系统如果闭塞守旧,对一切外来语汇“视而不见”,其结果必然是走下坡路。但正如《吕氏春秋·博志》中所言,“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假如过于开放,对于这门语言系统来说,带来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汉语辞书编纂的典范之作,《现代汉语词典》自问世以来,对现代汉语的统一、规范以及人们研究、学习和正确应用现代汉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之所以成为一部“规章”,正是得益于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在网络上,某些网友“自造”“新造”词语的使用频率虽然很高,但其早已违背汉语的语法。曾有媒体将网络热词进行简单归类,诸如“‘电话’我”的“名词作动词”用法,“百度‘一下’”的“名词后面加数量补语”用法,“太淑女”的名词做形容词用法等。而最让人瞠目的当属滥用谐音,如将“什么”说成“神马”,“飞机”说成“灰机”。正如此次修订工作主持者,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所说:“这太像儿童的嬉闹了,十分娱乐化。”
作为一种伴随网络发展而兴起的语言,网络语言以其简洁生动的形式受到网友偏爱。不论是某些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缩写,亦或是含有特定含义的数字,诸多网络语言的出现提高了网民网上交流的效率。而从另一方面看,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网络的联系愈加密切,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与现代汉语规范更相接近,也变得具有紧迫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公众日常生活交流的必备工具。不断吸收外来词汇、语汇,增强表达和沟通功能,是现存语言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只是,网络热词也好、“舶来词”也罢,在被语言系统吸收的时候,必须经过鉴别。否则,社会便会形成一种“用词不当”却仍“振振有词”的不良风气,对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正在语言学习初期的中小学生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讲,《现代汉语词典》编录,又何必那么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