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综合执法建设
宁蒙陕甘青文化联盟会议首次召开
山西:雁门关下好戏连台
中国投洽会新增文化创意投资展
上海东艺第七个演出季“菜单”公布
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北线启程
董湘昆:让更多人喜爱京东大鼓
海口将建“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
儿童艺术剧院怎样拓展产业链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8-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湘昆:让更多人喜爱京东大鼓

    董湘昆在社区演唱京东大鼓  

    杨惠全 摄

    本报记者  翟 群

    对于董湘昆来说,他唱京东大鼓的启蒙老师是一只“电匣子”(收音机)。当年,11岁的董湘昆从天津宝坻农村来到天津市的一个小印刷社当学徒,“老板娘爱用电匣子听刘文斌的京东大鼓,我也偷偷跟着她‘蹭听’,学了不少段子,可学完又不敢唱,只能小声哼唱。”从此,董湘昆的一生便与京东大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年,作为印刷工人的董湘昆参加了业余文艺宣传队,他听来的那些段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一次,京东大鼓名家刘文斌从广播中听到董湘昆的演唱录音,认定他是块好材料,便派自己的儿子去业余演出队寻找董湘昆,要收他为徒。1954年,董湘昆用自己在广播电台录节目攒下的50元稿费举办了拜师仪式,正式投在刘文斌门下。

    董湘昆是京东大鼓的继承者,更是创新者。他将用宝坻方言演唱京东大鼓的方法进行改良,以接近普通话的语言来演唱,听来字眼儿清楚、通俗易懂。“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这是京东大鼓老艺人将最常用的十三道大辙编成的顺口溜,每个字代表一个“辙”,即鼓词的韵脚。但老十三辙存在不能保证唱词中每个字都是平声的问题,有仄声字出现就不容易让人理解辙的调值。于是,董湘昆根据流传最为广泛的十三辙加以改进,创造出了自己的十三辙,解决了平仄声不统一的问题。

    据董湘昆介绍,原先老艺人唱大鼓时,总是喜欢加些“水词儿”,“车轱辘话”来回唱。而董湘昆创作的京东大鼓作品的特点就是尽量缩短和精炼鼓书中的词句,也因为他的鼓词中经常出现新事物、反映现实生活,更加受到观众欢迎,用大鼓“唱新闻”就是他的绝活儿。第27届世乒赛举办期间,正在天津汉沽慰问演出的董湘昆获悉庄则栋获得世界冠军后,就把新写的鼓词贴在鼓面上,上台唱出了《乒乓健儿为国争光》的新段子,台下观众反响极为热烈。

    今年已经85岁的董湘昆每天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指导学生,二是写新段子。“他现在有57个学生,我们家里每天都有人来,而且他每天都在创作新段子。他的创作日记已经写了20多本了。”董湘昆的儿子表示,最近董湘昆又创作了一个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唱段。

    因为身体原因,董湘昆只能在家里给学生授艺,学生学成后再去教社区合唱团演唱。据了解,这样的“社区教学点”有七八个。此外,学生们还按照董湘昆的意愿,一周两次到天津市普育小学教授京东大鼓。董湘昆说,他现在最高兴的事就是在街道、公园里遛弯儿时看市民们聚在一起唱京东大鼓、听京东大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