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好书速递
“名校新校本”让学生认识汉语之美
诗集《宇宙之鹰》出版
专家研讨《中国孝文化概论》
彼处风景 此时情怀
从《康熙起居注》看康熙帝为政风格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8-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彼处风景 此时情怀

    潘 飞

    湖南画坛仿佛从来不缺智者,画匠们除了有根妙笔,还有颗慧心。齐白石的“智”是古拙憨厚的,黄永玉的“智”又是毓秀灵锐的,与他们不同的是,同为湘人的杨福音的“智”有一股“水”性。出生于湖南、成名于广东的他,被著名的湘江和珠江赋予了灵动的人生气韵。难怪,他所擅长的也是拥有同类气质的水墨画。

    大概是艺术各门类之间总是相通的吧,杨福音先生的《吾喜吾爱》一路读下来,不由地暗叹:妙哉,文笔竟与其画笔一样的好!吾认为:不管是画作,还是文章,皆源自一个人的内心修为和学养积淀。美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学院派崇尚的技法,而应是某种胸襟或气度,似乎有点虚幻,却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带着思考的态度凝视人生百态,方能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抽离出最核心的规律。艺术从本质上而言,不就是表现生活本质的一种传播语言吗?虽没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杨福音先生的画作,但从这些至清至真的文字里,倒也能阅览出一个对人生和艺术有所锐见的老者情怀。

    书中收录文章,少见对于绘画技艺的阐释,多为老人在艺术创作之余,对于绘画的认知和艺术精神的探索。尤其佩服杨福音先生在开篇探讨的“纯粹”之论。在他看来,出身官宦之家的王羲之一生却淡泊宁静,还有身居高门广厦的纳兰性德,他们竟能抛弃掉那些为世人痴迷的功名利禄,转身投入“纯粹”的大美境地,终于在书法和诗词方面获得了相当深厚的成就。这大概就是杨福音先生所推崇的艺术家应有的情怀。

    围绕这个问题,杨福音先生进行了发散式的思考,甚至认为“解没解决文学的问题,是检验一个画家能否拿出好的作品的重要条件”,因为文学的滋养,能帮助一个画家成为一个心志高迈、清澈的人,使他离物质更远一些,离精神更近一些。因此,脱去了“俗”的束缚,这样内心纯净的人要想获得绘画上的成就更容易。所以,杨福音先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上,除了绘画史等艺术史籍专著,他还读文学,丰富的阅读让他获得了一种触类旁通的启发,更有助于一个“画者”脱离纯绘画的本体意义,从而获得眼界和理解力的提升。

    随着书中各篇文章的徐徐展开,杨福音先生启发我们如何怀揣一颗高旷清亮的心来读书、看画。看似闲淡的语气,却时有玄机:比如他说在古代,遇上不懂画、不爱画之人,你便万万不要在他面前打开画轴,因为书画打开一次就损伤一次。此语一出,立刻引发了我的深思:从物体的耗损度来说,自然是减少使用次数越易保存,然而,恐怕杨福音先生还有画外之音,那就是,一幅画作同样是富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体,连它与人的相遇,也须得像人间无数真情一样讲求某种缘分相通的灵犀。

    从《吾喜吾爱》一书看来,审美观的树立皆与人的知识、阅历、思考密切相关,同时,它也决定了绘画者和赏画者的画品和人格,仔细琢磨起来,也是另一种精神的高级创作。

    (杨福音《吾喜吾爱》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