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立元)经过两年的筹备、三轮全国性选角、20周高密度排演,8月19日,由亚洲联创推出的世界经典音乐剧《猫》中文版首演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这是该剧风靡世界音乐剧舞台32年、在全球26个国家300多个城市持续演出至今、赢得7300多万名观众喝彩、创造20亿美元的骄人票房纪录后,首度推出中文版。
尽管观众对该剧的舞台场景“华丽垃圾堆”有所耳闻,但真正坐在剧场里才能感受到这种破败却又充满神秘的气氛。超出平常体积3倍大的“垃圾们”在不断变幻的灯光下,营造出了一个完全属于猫族的奇妙世界。演出中,细心的观众发现了舞台角落里的3个“中国道具”:硕大的新华字典,做旧版的兔儿爷,以及舞台后方一个硕大的“沪”字车牌——这些小细节让观众瞬间感觉到,这就是一个落座在中国的“垃圾场”。
中文版《猫》也将剧场演出的互动性发挥到了极致。“摇滚猫”会邀请一位前排的女士上台热舞;“小偷猫”溜下台来,更是被观众围住,差点儿回不了舞台。
《猫》的歌词源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T·S·艾略特的诗歌,其中使用了不少修辞与典故,每一句词都存有很深的情感意蕴。为了配合英文版歌词的内涵,此次中文版也用了不少成语。以剧中金曲《回忆》为例,其歌词由曾经翻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薛范老师亲自翻译,配上演员极富穿透力的嗓音,传递出原作触及灵魂的力量。
同时,《猫》的中文版沿袭了《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做法,在台词方面做了不少本土化工作,好在一些喜剧的段落里加入了时下的网络用语和本地方言。
对于西方音乐剧来说,歌唱和舞蹈是音乐剧演员的基本功。150分钟马不停蹄的快节奏舞蹈,8度舞台上完成32个挥鞭转,整场都要保持着猫的体态……《猫》的歌和舞算得上是音乐剧中较为困难的,这也使得中文版《猫》在排练之初受到了一些质疑。很多人认为,以中国演员的水准,根本演不了这样世界级、高难度的音乐剧作品。然而中国的音乐剧演员在《猫》的舞台上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风火轮”“踢踏舞”“挥鞭转”……每段精彩的舞蹈都博得了全场欢呼。不过,该剧在又唱又跳又朗诵的表演过程中,也暴露了目前国内音乐剧人才的部分缺陷,有的演员歌唱能力有余但舞蹈训练不足,有的在演出体力上还需提高。
据悉,音乐剧《猫》中文版将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至10月7日,随后将启动西安、重庆、武汉、广州、北京等地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