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产业与市场·动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微 动 漫
卡酷转型:从动画频道进入少儿平台
香港中华书局开设首家动漫专门店
动画片《神奇的大运河》助推申遗
台湾漫画出版的生态脉络




 中国文化报 >  2012-08-22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 动 漫

    两岸漫画合作很有必要

    @漫味师

    台湾原创漫画经营为何困难?1.少子化导致台湾的幼儿园、小学招生不足,少儿漫画市场也因此萎缩。2.台湾男性满20岁需义务服兵役2到3年,导致培养漫画新人、漫画助手、漫画编辑的过程中断,出现“拖延期”。3.每月面对的竞争压力——正式授权的日本漫画中文版300本,进口日本原版各类漫画杂志数十种,漫画同人志本数千种。

    两岸在漫画出版自由、审查分级尺度以及漫迷消费习性上有诸多不同:台湾引进各类漫画、鼓励自由出版竞争;大陆投资并保护原创漫画,各城市也举办漫展热络跟进。现在两岸开放投资,促进漫画出版交流——大陆民营出版企业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2010年就来台湾成立了新经典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子公司,在台湾出版了日本小学馆授权台湾中文版《深夜食堂》青年漫画丛书,热卖又好评。愿@漫友金城也来台湾开设漫友分社,积极推动大陆原创漫画来台湾漫画市场自由出版,在台湾漫画的多元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动漫苗子待成长

    @星河Shinho

    动画片不是一个小成本可以制作出来的东西。年轻人有才华有魄力有冲劲,可是没钱,势单力薄,做不了大家想象中的日本动画似的庞大作品。我们不缺动画人才,创作者要先抛弃国别概念,才能创作出真正超越国界的作品。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会禁锢思想,应该放开胆子去做、去突破,然后,风格自然会慢慢形成起来。

    中国动漫目前像一个花盆,很多苗子被塑料膜压着钻不出来。如果有人能把这个塑料膜撕掉,那些苗儿就会冲出来,之后,有夭折,也有移栽,但终归会有那么几株长成参天大树。

    和年轻漫画编辑的对话

    @首位旅日漫画家胡蓉

    和一个年轻的编辑朋友聊起国内漫画杂志,她无奈地感叹:“我觉得纸媒越来越疲软了……消费决定创作……现在很多漫画杂志采取的投票排行决定漫画作品的去留,都是在迁就读者的选择,美其名曰‘学习《周刊少年Jump》的排名制’,好像乔布斯说过,99%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听完她的发言后说:“读者口味不是要去迎合,而是需要你给他惊喜……至于《周刊少年Jump》的排名制,大家都知道那只是针对读者的‘战略方针’。其实,作品都是准备好的,早在和读者见面前,故事走向、营销策略等就己经定好了。”

    《Metro》:城市拥挤中的动画幻想

    @动画那些事

    《Metro》就像是一部简版的爱丽丝地铁奇遇记。全片约4分钟,简约的角色、灵动的动作和颇为跳跃的画面,再配上舒缓的音乐,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脱俗的感觉。喜欢这部短片在拥挤的城市中播种的一点点幻想,让我感觉到那么一点点非物质的存在……本片是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学生Jacob Wyatt 2011年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很多电影节。

    (程丽仙整理自新浪微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