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辽宁省昌图县“黑土丹青”国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次进京展览,是昌图美术群体创作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是从昌图黑土地上吹来的具有乡土风情的画坛新风。来自昌图本土画家创作的80余幅国画将一同登上全国最高美术殿堂。
打造文化名县
昌图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南端,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是辽宁省扩权强县试点县。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兴换热之都、造能源大县、建中等城市、强农产品基地,冲刺全国百强县正在全力推进,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换热设备博览会,一座换热设备产业之城在昌图大地上崛起。储量高达20多亿吨的亮中煤田、古榆树煤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座面积10平方公里、山水相连、东北知名的生态魅力滨湖新城开始展现在人民面前。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昌图县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设文化名县。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发展繁荣本地特色文化;登高望远,创出精品力作,打造昌图文化品牌。此次进京画展的80余幅国画作品,就是具有昌图特色的代表作品。
不同寻常的“昌图现象”
昌图系蒙古语“常突额尔克”前两个字的转音,意为“绿色的草原”。昌图人文历史悠久,史载可上溯至虞时,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航天专家王永志,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剧作家舒凡,著名书法家佟韦,这些家乡骄子,为昌图的地域文化增添光彩。在昌图民间,向来有崇文尚墨的传统。现在,全县有专业画家、业余画家及群众美术爱好者共计达5000多人。其中,国家美协会员9人,省美协会员39人,市美协会员240多人,县美协会员和群众美术爱好者4000多人,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庞大美术创作群体,为昌图美术创作出精品、创品牌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在昌图画家群体中不乏精英者,习凤山、王作千就是其中的代表。习凤山生于1955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理事,铁岭市美协副主席。习凤山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他以能者为师,以自然为师。风土人情,村屯院落,飞禽走兽都是他绘画的素材。习凤山早年从事版画创作,2000年以后开始向国画进军,大胆的将国画的构图、水彩的色彩及版画的刀法融入国画《惊晨》创作并成功,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之路,并不断在展览上摘金夺银。王作千,1949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理事、辽宁画院特聘画家、铁岭市美协副主席。他擅乐器、悟绘画且勤习,1986至1988年在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93年在北京画院进修,2000年参加中国文联山水画创研班,多年来主攻山水画创作,成绩可鉴。
昌图画家摒弃艺术的沟坎,互为学习,以能者为师,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在他们的带领下,昌图美术爱好者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一起切磋画艺,乐此不彼,近40年的磨练、交流,终于在昌图这块黑土地上形成了具有昌图黑土特色的绘画队伍。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为美术创作群体发展壮大、多出精品力作创造提供一流环境是昌图县委、县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美术创作上水平的重大举措。为解决画家的后顾之忧,县里成立了书画院,为10多名省、国家级美协会员解决体制、编制问题。为激发会员们的创作热情,提高创作水平,县里经常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组织开展活动,推进会员创作。县里连年举办县内画家美术创作展览。2010年在辽宁省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黑土·丹青”昌图画家作品展览会,开创了辽宁省县级画家群体在省美术馆展览作品的先河。县里还连续出版本县画家系列画集3集,为会员提供展现自身才华的广阔舞台;并设立美术作品创作奖,编辑出版昌图籍画家获奖作品集,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会员们的创作热情。与此同时,昌图每年都由县委宣传部出面,同省美协、高等院校直接联系,聘请专家学者来县讲学,辅导会员创作,还经常组织各种观摩交流、学术研讨、写生采风等活动,激励会员们深入生活、潜心钻研、大胆创作。
2009年,昌图县委、县政府投资近百万元,成立了画家村。画家村占地1.8万平方米,秋冬松柏苍翠,春夏杨柳婆娑,环境自然清幽,内部设施齐全,拥有2000多平方米房舍,设置有会议室、画室、小型观摩展室、宿舍标间和食堂;另外还有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大草坪、果菜园,开朗宽阔、清新亲切。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同时接待60位画家。世外桃源般的画家村吸引着书画名家、文化名流前来采风创作,挥毫泼墨。他们沉浸在温馨的村子里,陶醉在艺术的创作中。集接待、创作、交流讲学、培训研讨为一体的画家村,到目前已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海南、沈阳、哈尔滨等地的美术创作名家、美术学院毕业生共计1500多人,创作作品2000多幅,召开多次美术创作研讨会,举办基层美术创作培训班10余次,培训乡土绘画创作人员500余人次,成为本县画家们温馨的家,被辽宁省美协正式批准为美术创作写生基地。这里独特浓郁的乡土气息,纯真的乡土情意,淳朴的乡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弃满魅力的艺术殿堂,让心灵得到净化,让品位得到提高,让精神得到愉悦,让人生得到升华。县委、县政府为美术创作人员搭建多处创作平台,黑土画廊、山里红画斋、关山画院等在政府扶持下相继成立,成为美术创作人员学习创作的重要场所,繁荣美术创作的重要阵地。
群体创作进京展示
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像抓经济那样抓文化建设、着力对美术创作大力扶持,昌图的绘画人才队伍异军突起,在全省、全国画坛有一定的位置,先后有300多件画作在全国重大展览上获奖入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展中,程健、习凤山、王作千、王宏、秦焕爽5人6件作品先后在第9、第10、第11届展览中获奖或入选;王晓峰、刘友凯、秦焕爽、贾天浩、张丽洁等人的作品分别在“迎澳门回归全国画展”、“亚享杯”全国书画大展、“世纪风情”中国画大展、建党80周年美展和全国小型工笔画全国第六、七两届工笔画展以及全国中国画年展中入选获奖;耿振州、刘义、赵振波、董学森、张驷敏、田秀文、邱天时等人分别在辽宁省大型美展中入选获奖,还有更多作者的作品参加了历年的市、县大展。
这次进京展览是来自东北黑土地昌图县美术群体的一次整体突破。昌图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文化产业办公室、县文联从2010年就开始组织实施,通过写生、创作、讲评、再创作的艰苦过程,最终创作出一批有艺术高度并能反映昌图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经过聘请省内外专家3次评选,从50多位作者300幅作品中精心筛选、遴选出80余幅艺术精品。展览主题是展现昌图黑土地自然、粗犷的民俗风貌,体现昌图人奋发、进取的向上精神,作品以乡土大地、生产生活、田园、禾黍稻菽、耕者农妇等生活给予的一切为创作素材,以国画艺术的创作形式,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饱满激情,创作出了反映地域风情、壮美河山的优秀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昌图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新城建设、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目的在于让更多人了解、熟知昌图。作品还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昌图人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艺术品位,让观者看到一个真实、多彩的昌图。在这些作品中,注入了太多的对社会真实且强烈的情感,作品坚持继承传统,没有刻意的标新立异却独具风貌和新意,整体上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生活气息,折射出画家们艺术思想的灵光,富有朴素、深厚的黑土风格。
(中共昌图县委、昌图县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