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艺彩山东·艺苑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师古不泥古 雅趣自然来
画家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文化报 >  2012-08-3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古不泥古 雅趣自然来
——国画家王华义小记

    王华义,1950年生于济南。师法当代国画大师潘天寿、李苦禅的大写意花鸟画风,师古而不泥古,其风格自成。曾赴韩国举办书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多次在山东举办个人书画展。现为山东圣邦美术院研究员、山东省政协书画联谊会画师、济南书画院副院长。

    双寿图

    鱼乐

    吉祥图

    薛  可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这句话用在王华义身上再合适不过。他练过武术、拳击,有着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精力;他讲过相声,说过评书,唱过五音戏,闲时还会邀上三五好友唱上一段。因其性情豪迈、为人耿直,使得其在花鸟画的研习创作中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即大气磅礴、力运千斤的“精气神”。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王华义自幼酷爱书画,打从六七岁起就开始画画。书本、作业本,到处都是他的信手涂鸦。后来,他甚至拿着粉笔在家里的墙上画。为此,他没少挨父亲揍。即使这样,王华义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没办法,太喜欢了。”他没进过大专院校,也没拜过老师,全凭自己的勤奋,从各种画册资料中汲取营养。王华义说:“书本就是很好的老师。哪个大家的画我都看,也都学,取众人之长,不集人之短。”

    国画、油画、水彩,人物、山水、花鸟,王华义都画过。但是,他最酷爱的还是大写意花鸟。在他看来,大写意并不是胡乱涂鸦,它需要极其深厚的功底。“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点都不假。一笔下来,浓淡干湿,咸淡甘糯,功力到不到家内行人一眼就看明白了。”此外,大写意需要将作者的情感用寥寥几笔表达出来,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太不像。王华义说:“齐白石有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极有道理的。”

    雅趣自然来

    不少看过王华义画作的人,都觉得他的画里有种让人说不出道不明的雅趣,耐人寻味。何故?首先,这取决于王华义对于花鸟的传神描绘,寥寥几笔即能把最吸引人的瞬间呈现在画面上。在他家露天的花房里,3只画眉活蹦乱跳,一只八哥“阿福”已有10余岁,会用主人的声调背诵唐诗。有了对鸟儿的近距离观察,王华义笔下的禽鸟自然也就惟妙惟肖了。事实上,生活中的王华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绘画。“有时,我在外散步,看到一棵树长得那么窈窕,就会情不自禁地走上前,看看它那枝子怎么长的。有时,我在电视上看到好的风景便赶紧记下来。时间长了,脑子里自然就有‘墨’了。”

    其次,他对营造画面意境也极为注重。“梅花盛开万千朵,赏心悦目一两枝。画画不必太满,什么都画出来了就没意思了。要留一些在画外,让读者自己去琢磨。意到笔不到,画面才会有意境。”

    事实上,这与王华义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也有很大关系。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历练,毫无痕迹地融入并凸显在他的画幅中。更重要的是,他自觉地将戏剧、武术等艺术体验运用到绘画中来,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画一只黑乎乎的大鸟,必然要配上些细致的东西,就像京剧中花脸与青衣搭配一样,它俩一对比,雅趣自然来。”王华义笑着说。

    师古而不泥古

    中国花鸟画的研创之路,无非是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果在继承上积之不厚,则难得中国画的精髓;如毫无创新,又将落得“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王华义最为佩服和欣赏的画家是八大山人、潘天寿和李苦禅。“但是,师古而不能泥古。比着古人画,那叫练基本功。从古人那里汲取的精华,要消化吸引后融入到创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才叫大家。”

    凭借多年的细心体味与伏案挥毫,王华义的作品终得“自法”。其大写意花鸟雄健俊雅,真气充盈,生机勃发,意蕴深厚。细看,其画作构图不拘一式,全凭心像既成,少有重复。“画画,不能依画为画,要不断地在题材上、在技法上推陈出新。”

    长时间的积累和思索,使得王华义作起画来出手迅捷,落笔肯定,带着些许得心应手的酣畅,而全无犹豫定夺的滞涩。“一个人的画风,与自己的脾气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我画画,一般先在脑子里构思。一旦构思成熟,立刻挥毫铺就,落到纸上,一气呵成。”用王华义的话说,一看他的画就知道他是个急性子、爆脾气。“但是,我的画最大的特点也正在于画出了我自己的性格,写出了我的人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