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中国大运河畔的江南水乡——无锡,正如米迪运河是法国也是世界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一样,中国的大运河也一直让世界感受它因历史而永恒、因文化而鲜活、因艺术而灵动的风采和魅力。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中国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纽带,在世界运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在此,请允许我向此次展出的各位参与者表示真诚的感谢,让我们有了如此宝贵的一次近距离学习、交流的机会!
无锡是中国吴文化发源地,也是运河名城。大运河浩浩荡荡,穿城而过,为无锡留下了鲜明的运河文化烙印。从3200多年前的泰伯凿伯渎到1300多年前的江南运河开凿,从300多年前“布码头”“米码头”的兴盛到100多年前的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从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风生水起到3年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历经16年6轮规划论证后的启动,我们和先辈们共同向过去、现在和将来呈现了一张完美的答卷。运河南长段是京杭运河全线保存最完好、最精华的段落,赢得了“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美誉。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1.6公里的“水弄堂”最具特色,两岸枕水人家鳞次栉比,集中了运河古道、伯渎古港、清名古桥、南禅古寺、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形成一道独具魅力的“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那些古桥纵横、河埠林立、老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风貌,那些船工号子、古朴年画、彩塑泥人、杂耍戏曲的风情,那些石狮、码头、古窑、风火墙、老虎窗的风物,不仅让我们惊叹,也让世界惊叹。面对祖先留下的这份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遗产,面对这一享誉中国和世界的精神财富之河,在近20年的规划论证和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坚持“永续留存、永葆活力、永泽于民”的理念和“保护、传承、创新、复兴”的思路,使清名桥街区在呈现原真性风貌、原生态风情、原住民生活特色的基础上,延续历史、复兴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对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和适度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永远是根,文化永远是魂;只有把文化的挖掘和彰显放到突出位置,街区的保护修复、开发建设、繁荣复兴才有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无比敬畏古运河的悠久历史,无比珍爱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并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我们的责任和追求。在对街区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中,我们积极推动活态体验,努力打造“活态博物馆”。既丰富各类可看、可触、可听、可感的互动文化体验,又保护好聚落生活元素、社区文化,开展民俗体验,展现运河人家风情。通过这种动态的、文化的、开放式的展示,形成馆内看历史人文,馆外看活的文物和现存的生活状态,两者互动、相得益彰的文化体验。从而将运河两岸所有建筑、水体空间和人物活动,以最自然、和谐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通过亲身体验去触摸千年历史文脉,使记忆中的运河文化“鲜活”起来。
由于南长古运河具有“杰出的普世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2011年南长古运河也被正式立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批申报点。朋友们,这是一项伟大的使命,我们来到法国,怀着谦逊的心,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巴黎塞纳河的整治开发经验,得到启发,收获理念,从而将无锡成功地建设成为一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人文与自然”的运河古城,一处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圣地。
以河为媒,因河结缘。我们相信: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复兴,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也是复兴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在此,我诚挚地欢迎所有在场的朋友来中国,光临无锡,光临南长,光临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从千年南禅寺“惠风和畅”的古牌楼下乘船出发,领略枕河的民居、古老的石桥以及老街的炊烟和小巷的风情,用心感悟千年母亲河和百年文化街的前世今生。从薛南溟旧宅到清名桥,从伯渎港到窑群遗址博物馆,吴地岁月的风霜和运河古风的氤氲将给我们以极大的心灵共鸣。让我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这片土地,让诗意融入古韵,让古味切入新潮,让一个又一个关于清名桥街区的文化意象和元素转化为文化符号而成为永恒。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圆满成功,谢谢。
(本文系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顾伟在法国巴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开幕式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