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百灵
由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学院和芜湖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芜湖第二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暨第二届中国雕塑论坛”日前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共有43位获奖雕塑家的作品被芜湖市人民政府收藏,安放在面积3700亩的芜湖雕塑公园中,为芜湖市民贡献了又一道文化风景。
不求数量 看重品质
在去年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的基础上,本届大展采用公开征集与特邀相结合的方式向全球范围征稿,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553名艺术家投稿,收到作品方案2100多件。组委会聘请国际、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艺术委员会,通过严格初评、复评,最终从征稿和邀请的作品中评选出获奖作品43件,其中国外作品8件,国内作品35件。
此次大展以“创新·超越”为主题,鼓励原创,要求艺术家选送的作品必须为未曾在公共环境中展示的原创作品。据组委会介绍,为了保证雕塑公园内雕塑的丰富性,防止少数优秀雕塑家成为“获奖专业户”,已经获奖的艺术家原则上不得再参加大展。作为出资方,芜湖市政府充分尊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创作,不干涉评选过程,也确保了展览的学术品质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大展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表示,创新是要求,超越是目标。“两届大展只相隔一年,超越很难。但是,大展的整个流程都更加科学合理,过程有所改观。第一届我们评选出了63件作品,今年只评选出了43件作品,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品质的超越,而不是数量的增加。第三届的数量可能更少,这都因参展作品的质量而定。”曾成钢说。
彰显国际视野和水准
此次大展得到了国内雕塑界前辈的肯定与支持,如盛杨、钱绍武、叶毓山等都有作品入选。中国雕塑界的中坚力量也纷纷参展,他们大都是中国雕塑的教育与创作机构中的骨干,熟悉国际雕塑现状,并且有丰富的城市雕塑创作经验,如傅中望、胥建国、魏小明、朱尚熹等。中国雕塑界的青年艺术家也纷纷参与,此次活动的金奖得主是“80后”艺术家、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谭建明。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考虑到雕塑公园地处芜湖,组委会规定,国内雕塑家的作品要与芜湖有一定的相关性,能融入芜湖的环境,如表现芜湖的历史文化等。鉴于国外的艺术家对中国尤其是对芜湖不甚了解,因此在题材和内容上不做要求。
国际视野是此次大展的一大特点。大展吸引了很多国际艺术家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评委到参展艺术家、获奖者均有国外友人的身影。评委之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艺术和文化办事处公共艺术项目总监爱德华·勒博表示,这次展览让他看到了中国雕塑家的实力,而中国制作城市雕塑的技艺也十分成熟,今后将考虑到中国来制作大型雕塑。
国际著名雕塑家的参与使得此次大展显示出国际水准。如获得银奖的韩国雕塑家崔召东、获得铜奖的德国艺术家英佳·阿茹等,他们的作品方案在雕塑材料的处理与形式语言方面,都具有不同寻常的现代气息,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很好的视觉样本。
与此同时,在芜湖亮相的“第四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展出中韩两国30位优秀艺术家的架上雕塑作品。由中国雕塑学会和韩国雕刻家协会合办的交流展,每年举办一次。本届展览以全新的视角,首次向芜湖市民介绍了中韩两国雕塑艺术。
雕塑为“文化芜湖”添彩
芜湖市副市长洪建平告诉记者,举办雕塑大展,对于推动城市的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主办方的精心布置下,获奖作品有的被放置在湖中,与湖水融为一体,有的被掩映在树丛中,还有的依山而立,与雕塑公园自然的山水美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这次评选出的作品都非常优秀。从展览作品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雕塑已经开始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城市雕塑开始由粗放型向精致化转变,从过去仪式化的空间走向市民的公共空间,更具亲民性,为市民创造了新的游览休闲的方式。”孙振华说。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于小平表示,芜湖的雕塑公园不仅能够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对于高校的艺术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审美引领也将有促进作用。
为吸引市民到雕塑公园参观游览,芜湖市雕塑公园免费开放,市民可以和雕塑近距离接触。记者看到,在雕塑公园内,小孩子甚至爬到雕塑上玩耍。人为的磨损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雕塑受损在所难免。洪建平表示,政府将安排预算用于城市雕塑的长期保护,此外,还将安排公园的工作人员专门学习维护雕塑的知识。美术评论家殷双喜则认为,城市雕塑需要保护,然而雕塑经过风吹雨打之后,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也是城市雕塑的一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