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谊
2011年5月20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平陪同清华美院教授王铁牛登临泰山,因山雨突降,只能驻足中天门。眺望隐现在云海雨雾中的泰山极顶,一幅宏阔壮丽的图画在李平教授脑海中酝酿。在此后一年中,画家七登泰山,俯仰泰岱之宏伟,感悟史迹之沧桑,精思傅会而成油画巨制《雄峙泰山》。
整幅作品气势恢弘,既有摧浪磅礴之势,又有空灵清逸之美。近景翠松迤逦伟岸,碧色茂然入云端:松杆如蛟龙探海,遒劲苍傲;松枝如行云流水,恣肆卓然。中景广袤宏阔,燕过无痕,水云流转恍若入仙境。远景飘渺似雾,如梦如幻。层峦叠嶂在作者潇洒凝练的笔下化为雄峙东天的五岳之尊,此乃江山之大美也。
画家以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和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形式来组织画面构图:既展现出西方绘画“平远”的纵深空间,又有中国山水画“高远”之巍峨壮观。整体营构,注重山势之完美体现;造化归一,尽显气韵之妙造无言。山峦峻峭不乏丰草幽卉,苍松高进依然玉树临风;云雾蒸腾正在舒卷如意,流水矫柔不忘穿石之志。作者用笔方圆无拘,坚柔合之成章法;色彩铺陈潇洒,一片傲然灵旷之风。
写实的手法,写意的理念,画面以“山”为体 ,以“色”为用,以“韵”为魂,以“气”御景。松风长啸,恍若鲲鹏扶摇东天,云蒸霞蔚,悠然间穿越万壑云烟。一时泰岱之神韵皆在风云际会间呈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钟爱艺术、倾情自然的李平教授既乐山又乐水,儒家高洁之风、道家无为之气,在其笔下尽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