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春天快到了
《孤岛飞鹰》登陆贵州卫视
电视剧《端午》蕴楚文化于情节中
2012年度“时尚先生”传递正能量
许伯夷,为支持两岸青年而来




 中国文化报 >  2012-12-2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项目吸引了两岸人士的关注,
来自台湾的创意大师——
许伯夷,为支持两岸青年而来

    陈 昕

    12月19日,来自宝岛台湾的创意大师许伯夷匆匆结束法国巴黎的行程,来到北京,为的是第二天前往歌华大厦出席北京文博会分会场的“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活动。一个月的时间里,66岁的他不顾舟车劳顿,冒着严寒,两度来到北京。许伯夷说:“为支持两岸青年而来,我高兴!”

    许伯夷上次来京是12月6日,文博会开幕前夕。他专程带来自己收藏了三十余载,增加了龙纹表链和宝石镶钻,打造为“龙”造型的精美工艺品——一款江诗丹顿超薄金钻表,准备赠给刚启动的“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希望以此祝贺基地的设立,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拍卖,将所得款项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和优秀青年创业。

    许伯夷因此成为“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启动以来第一位参与项目建设的台湾同行、第一位进行公益捐赠的社会名人、第一位为两岸文创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指导的“创意指导大师”。

    ●希望两岸青年们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事业,都要记住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012年8月末,“第三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国内首个“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授予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这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大陆、台湾两岸文化创意机构和专业人才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平台,将为两岸文创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到培训一条龙服务。由歌华集团所属专业人力资源公司——歌华时代桥公司具体策划运营,首批完成了20名台湾学生来大陆实习的任务。这些消息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吸引了远在台湾的许伯夷的关注。他从各种途径了解基地的建设情况。

    “青年是两岸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两岸青年人有着共同的时代使命,应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包容、创新精神,为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歌华集团董事长王建琪对“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介绍。这段话,让许伯夷兴致勃勃地从海峡对岸来到歌华集团。

    “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两岸的交流,将我们的文化更好地传承给后辈,传播给全世界,歌华集团做的这件事情太好啦!让我也为大家做些事情吧!”许伯夷的真诚,让基地的同仁们深受感动。

    从结识歌华至今的3个多月里,66岁的许伯夷来北京的次数多达4趟,他兴奋地向大家了解基地建设的进展,讲述自己在世界各地文创产业的所见所闻,希望为基地建设支招。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收藏30年的心爱之物,支持基地发展。

    这次赠给“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这款名表,是许伯夷早年间经苏富比拍卖会拍得带回台湾的,这块表长期伴随在他身边。为了增加它的艺术特色,他在表盘上增加了龙纹表链和宝石镶钻,打造为“龙”造型的精美工艺品。

    “龙在我们华夏民族文化中蕴含深刻,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的传人!”许伯夷说,希望它能支持两岸青年人才交流、促进华夏文化传承,也希望两岸青年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要记住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我们可以给青年人做服务、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做事的经验和方法

    长久以来,许伯夷一直为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出力,中国话剧的最高奖项——“金狮奖”上世纪80年代末设立之初,就曾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在早期,话剧“金狮奖”的前身是“中国话剧振兴奖”。1987年,许伯夷向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吴雪提出改称“金狮奖”的建议,同时还出资铸造出精美的金属狮子,赠送给组委会作为给获奖者的奖品。吴雪曾称赞说:“许伯夷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对我们举办评奖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许伯夷还先后给台湾成功大学、四川博物院等单位捐赠万余件文物和书籍,用于支持两地文化事业发展。他的作品,先后参加联合国举办的非遗节专展,并获文化部及国台办邀请,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展出。

    而此番许伯夷如此热情、主动地参与和支持“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重要原因,就是基地定位于“人”的服务。

    许伯夷说,文化创意发展依靠的就是人才。从年轻人开始,发现、培养、使用、鼓励、奖励,给人才工作的机会,让人才增长见识,给他们创意的空间,奖励他们的优秀作品,教育他们团队合作的方法,锻炼形成优秀的团队。

    “但基地不一定只让年轻人加入,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你们也不要嫌弃哦!”许伯夷的幽默让大家温暖。他说:“我们可以给年轻人做服务,提供帮助,告诉他们做事情的方法和经验,和他们沟通我们创作的经历。”

    这些想法,与“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策划不谋而合,基地设置的“导师计划”中,就是希望邀请业界的前辈加入,将前辈的成功经验、文化底蕴在基地的平台上薪火相传。10月,许伯夷曾应邀在台湾完成了一场题为《谈文创致富与影响世界之道》的演讲。此番来京,他欣然接受邀请,成为“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启动以来,第一位为两岸文创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指导的“创意指导大师”。

    ●青年应该把交流当成学习,多多珍惜和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增长见识,健康成长

    创意大师、艺术家、收藏家、慈善家……从一长串头衔中就看得出来,许伯夷很忙。有人称他“文化名人”,也有人称他“慈善首富”“社会教育家”。除此之外,他还是成功的企业家、仗义疏财的慈善家、著名的收藏家和艺术家。如今,他又将开始忙活起“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事情。

    他在台湾高雄修建的“伯夷山庄”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大小文物超过10万件,是台湾知名的“民俗博物馆”,成了许多大陆文化人士到台湾的必访之地。只要时间允许,许伯夷都会亲自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同行们,兴致勃勃地交流作品的创作故事,兴之所至他会摊开笔墨挥毫助兴。

    “许多年轻人非常可爱,看到我的东西会高兴地尖叫起来。他们问我很多问题,有的还忍不住伸手去摸摸那些东西,我就装作没看见。这都是爱艺术、爱文化的人们!”说起与青年们交往的趣事,许伯夷笑起来也像个年轻人。

    所以“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就要多提供给大家大开眼界的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文化创意的人还要增加一条:见万般物!

    为此“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的服务设计中,将通过两岸文创个人、企业组团交流、培训、考察等多种方式,邀请和组织两岸文化创意业各类人才互动,增进交流了解。

    “华夏文化的根在两岸民众的心中。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的交流和沟通存在一些局限,现在已经开始有机会更好地交流,两岸各自的特点及差异为交流提供了内容和素材。”在许伯夷看来,差异不应该是交流的障碍,恰恰应该是交流的内容,也是创意的源泉,因为差异带给人新鲜和好奇,这能更好地激发创意。许伯夷说,青年人应该把交流当成学习,多珍惜和把握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增长见识,健康成长。

    许伯夷的更多报道,请百度搜索“许伯夷”或“地球村的中华文化使者”。  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网址:www.gehuahr.com

    两岸文化创意人才

    服务基地简介

    “两岸文化创意人才服务基地”是首个专门面向大陆及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基地通过对高端人才的规划配置、文化信息交流共享、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转化、重大文创项目的合作开发、创新文化市场的开拓营销、配合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等手段,有效地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人才发展,为有意愿在文化创意领域发展、创业、寻求合作机会的青年提供经纪、商务、项目推介等服务,形成两岸文创人才实习、创业、就业的绿色通道,两岸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产学研”总部基地,两岸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实验基地,大型文创专业人才数据中心。

    基地由北京歌华时代桥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是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专门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服务公司。公司充分发挥歌华背景优势,专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市场服务,依托多年人才服务经验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