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美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突出重点 各亮新招
回声壁
彰显学术 服务画家
熔铸古今 自家风骨
央视国际画院举办名家作品邀请展
第二届兰州美术节将办
秦伟宏被聘为“生态保护画家”




 中国文化报 >  2012-12-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彰显学术 服务画家
——“中国画论坛”网创建8年赢口碑

    2010年,中国画论坛网在齐白石故居举行“白石宣言”签字仪式。

    张  琦

    创立于2004年的艺术性学术网站——中国画论坛,迄今已走过8个年头。8年中,中国画论坛在坚守学术高度的同时,吸引和网罗了一大批国画爱好者和艺术家,为国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赢得了业界和网友的广泛赞誉。

    “中国画论坛”网站由画家盛鸣于2004年9月在北京创立,是非营利性公益网站,著名理论家、画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应邀担任网站的学术主持。8年中,论坛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3个发展阶段,并从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目前论坛是国内最知名的艺术类交流网站之一,也是专业人士参与最多的国画互动平台。

    谈到论坛创立的初衷,盛鸣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自己一直致力于艺术创作和普及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工作并不系统和规范,影响也比较有限。直到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爆发,在到处都在隔离、大家都不得不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他才有机会思考并尝试利用网络让画家朋友们在虚拟世界里自由沟通。

    2003年可谓是中国的网络年。中文互联网开始在各个方面实质性地发挥作用。盛鸣也开始利用网络做艺术普及工作的规划和设计。“我想,如果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积极的观念,体现公共利益,尽量提供艺术家最需要的资讯和贴近事件本身的公共艺术新闻,并建立互动模式促进文化发展,可能就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以自身能力为艺术发展做些有益贡献的最佳方式。”盛鸣说。

    2004年9月,“中国画论坛”网站成功上线。此后论坛快速发展,逐渐吸引了一大批书画家骨干和中国画爱好者。论坛现有板块26个,“艺术新闻”“中国写意画论坛”“中国工笔画论坛”“书法篆刻论坛”“速写与白描论坛”“中国画探索论坛”“绘画素材版”“美术馆在线”“国学修养基地”等主要板块,支撑着论坛80%的信息量。

    其中,《与当今画坛名家零距离接触》栏目是专为名家大师与各地画家在线交流、答疑解惑所设置的,由于可以进行快速、自由的互动交流,因此在艺术普及和学术交流方面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名画家刘勃舒、邢少臣、吴悦石、龚文桢、纪连彬、魏广君等都参与过。这些名家通过在线活动,指导论坛画家进行创作,有很多成功的作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盛鸣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探讨相关的艺术问题,对中国画发展和普及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配合线上交流,中国画论坛重点着眼于艺术推广和学术研究两方面的线下互动活动。2007年,中国画论坛与荣宝斋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画论坛优秀画家提名展”,社会反响热烈,被媒体称为“第一个网络与百年老店荣宝斋联手的展览”和“第一个由网络走入现实的展览”;2008年,论坛与山东省菏泽市政府合作,在菏泽市美术馆举办中国画论坛首届学术性研究和展览活动;2010年,与山东东营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中国画论坛东营国际论坛”,与湖南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协办“大匠之门·朝圣之旅”学术研讨和大型系列展览活动等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2012年,“中国画论坛画家赴澳洲访问团”在澳大利亚开展艺术交流活动。“艺术没有国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国画艺术走向世界,使更多的外国人感知国画所蕴含的中国人的‘善’和‘美’。”盛鸣说。

    在学术建设方面,“中国画论坛”网站与其他论坛不同,成立了中国画论坛学术委员会。刘勃舒、陈履生、吴悦石、崔如琢、龚文桢、邢少臣、史国良、纪连彬、范扬、林阳、魏广君等当今美术界的大家、名家担任学术委员和顾问,目的是要坚持和保持“中国画论坛”网站的艺术纯洁性和学术研究高度。

    “我是画画的,更了解画家的需求和想法。论坛是以画家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媒体,在履行学术主持和艺术总监的职责上我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网络技术上我需要多学习。‘彰显学术,服务画家’是论坛今后一个时期的追求。搭建一个完善的大众平台,提高画家的创作水平和网友的欣赏水平,才是论坛存在的意义所在。”盛鸣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