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霞
一般情况下,宴席摆在家里或者是酒店,可在商州这个地方,宴席却常常会摆在大街上,这确实是一个很奇特的习俗。
第一次见到这场景的时候,我被这热闹的场面所吸引,可却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但好奇心驱使着我,让我放慢了赶路的脚步。这是一个并不宽畅的巷子,但是巷子两边却摆满了桌椅板凳,很多人凑拥在那里,案子上放着大块的熟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有的人在择菜,有的人在切胡萝卜白萝卜,有人在炸豆腐块,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所有的人都忙碌着,兴奋着,来来去去地拿东西,取东西,切菜,炒菜,男男女女一大群。这是在干什么呀?我有些纳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做饭,做的这么多的饭菜又会派上什么用场?很多的疑问在我的脑子里盘旋,因为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在街上看到这个景象,而且是在一个繁华热闹的城市里。
我慢慢地走着,慢慢地观望着,没有人留意我的存在,他们只顾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儿,我从他们一拨一拨的人身边走过,看了好大一会儿,却也没有看出个究竟,但我又不愿就此离去,就停下了脚步,向一个正在切菜的中年妇女问道:“大姐,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呀?这么多的人,好热闹!”那妇女抬起头来说:“过三周年呢!”我有点明白地应着:“哦!”继而又说,“你们这三周年还搞得挺隆重!”她笑了笑说:“我们这都这样!”在同她说话间,我看到一间房子里点着蜡烛,摆着香案,室内香烟袅袅,一派庄重与虔诚。三周年,一般来说,是活人给亡人所做的祭奠,这是商州当地的一种习俗。
了解之后,我便走了,没想到下午再经过的时候,很多人竟然在巷子里吃起宴席来了,每个桌子中间都有一盆商州有名的大烩菜,边上围着六个盘子,人们一边吃菜,一边划拳喝酒,顺着巷子边一直摆过去,一直摆到好长,这是我不曾想到的。我原以为,他们在街上做菜,是因为家里的地方窄小,做不开,故而放到街面上,没想到他们不仅在街上做,还要在街上吃,而且还会在街上搞得这么隆重,并且铺开这么大的场面,这是在我所到的地方不曾见过的。这场宴席持续了两天,一直到第三天中午,人们才收拾了桌椅板凳方宣告结束。
待得久了,方知道,这个地方不只是做三周年放在街面上,娶媳妇,嫁女儿,家里老个人,所有的红白喜事,宴席一应摆在街上,这在当地的百姓中是一种既定的习俗,在外人眼里看来,这是一种新奇,可于他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并且在当地,有专门出租此类器具的人,桌椅板凳,大锅大盆,餐具类的,谁家要有事了,直接去租凭人的家里支取就行了,事后,若无损坏,交点租金,送回主人家就行了。
后来,每每见到街上的宴席,便知道是有人家在忙事了,见得多了,也就慢慢地接受并习惯了这种习俗。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习惯,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习俗,这或许便是人们常常说的地域文化。
冬日的下午,天气奇冷,因为与人相约,不得不走上街头。在街上,我又见到了素日里见到的宴席,这是一户结婚的人家,宴席的场面比平日里还要隆重还要大,绵延二排,有五十余米长,满桌菜香四溢,笑语喧天。天气如此之冷,但是人们却坐在街边吃得如此高兴,如此热闹。人们个个兴高采烈,脸上闪烁着动人的笑容,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极尽人情之欢。没有店主干涉或出来搅局,吃酒的吃酒,营业的营业,互不相扰,这似乎是一件极自然平常的事。寒冷的天气,于宴席上的人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在他们身上,人间的温情已经消融了冬天的寒冷,因而纵然令他们置身寒风之中,却浑然不觉。
于是,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习俗也造就了一方人,商州人淳朴宽厚的民俗想必也是由此而来的吧,这种街面上的宴席,于商州这座城来说是一大特色景观,我想也是商州本土文化一种体现吧!
我轻轻地走过,而他们依旧在热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