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乡音—世上最美的音乐
跨年晚会的“特色”之美
万善归一,四方景从
微点评
建构和完善节日体系
后现代主义文化产生“奇异性美学”
纪录片须服从生活本身逻辑




 中国文化报 >  2013-01-0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录片须服从生活本身逻辑

    林鑫在《在卑微中前行——关于纪录片创作的实践与思考》(《艺术广角》2012年第6期)文中写道:有两种倾向给了创作者提醒。一种是以主观意愿对生活作散文式的艺术表达。回避尖锐和锋芒,只做平民的叙述,缺乏现实的深度和生命的温度。在四平八稳地经营着出色的专业技巧与镜头语言的同时,作品显得温吞无力,缺乏动人心魄的力量。另一种倾向,作者勇气可嘉,也不怀疑其真诚。但为成就一部影片而不惜伤害片中人物的做法,依然令人感到畏惧。这都是作者大于生活,缺乏对生活敬畏对生命尊重的具体表现。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伦理的底线是一个始终存在争议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导演,或许会忘记和忽略他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低于生活的记录者,内心还有着柔软和怜悯,就会在心中那根无形存在的自律红线前停步。要必然看重纪录片作品所表现内容的深度,以及是否忠实、准确地将生活转换为影像并再现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无论是边界日益模糊的纪录片实验探索,还是无边宽泛的纪录片定义,都必须臣服于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凌驾其上。仅仅从先验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来评价纪录片是荒谬的。(晗 宁/摘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