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 彭海霞 林 培 黄宪广
“赤湾昔时多胜概,龙穴楼台云百态。杯渡禅踪迹可寻,孝在参山青似黛。玉勒汤湖千百载,卢山桃李新一代。莫道鳌洋瀑未悬,新安八景依然在。”一首《玉楼春》,揽尽昔日“新安八景”。
清康熙年间,深圳、香港等地都隶属新安县管辖。清康熙九年(1670年),李可成任新安知县。在3年多的任期内,他跑遍新安县的山山水水,与地方乡绅合议,选出了最具代表的八景:赤湾胜概、梧岭天池、杯渡禅踪、参山乔木、卢山桃李、玉勒汤湖、鳌洋甘瀑、龙穴楼台,“新安八景”由此而来。这些景观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佳作。
俯仰间,数百年已逝,我们不禁要问,旧时的新安八景,何在、安在?近日,记者连日寻访新安八景,用镜头去记录身边沉淀的历史,用心灵去感受历经风雨的景色。
赤湾胜概 几度摧毁今重修
“赤湾天后宫曾是一座有99道门的大庙,是当时珠江口沿海地区最大的妈祖庙。”深圳市南山区天后宫博物馆管理人员阮成洲告诉记者,旧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妈祖当成出海远航、日常家事的保护神,不时在此焚香问卦。
而“赤湾胜概”正是以南山赤湾的天后宫为中心。有人这样描述解放时赤湾天后宫的盛况: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天后宫人山人海,香港信众乘百余艘船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浩浩荡荡登岸祭妈祖。而本地人则在天后宫周围搭起临时棚子,专售香烛,半个月的收入可供一年的生活。
据《新安县志》记载,至民国年间,赤湾天后庙有山门、牌楼、月池、石桥、钟楼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900亩。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和历史原因,1960年赤湾天后宫就基本上荡然无存了,所有文物古迹均被毁或散失民间。直到1992年深圳市南山区政府决定修复赤湾天后宫。这个决定甫一推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许多企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纷纷慷慨解囊,为天后宫的修复提供了无私帮助。
阮成洲告诉记者,1995年农历九月初五,天后宫开光,前来拜祭的人达几万人。现在,每年天后诞和春节,大批珠三角的信众仍会自发带着供品来这里祈福占灵,蔚为大观,天后宫鼎盛的香火得以重现。
杯渡禅踪 香港名刹人如织
八景中的杯渡禅踪源自于一位“神僧”。南朝刘宋时有位佛教僧人,“如清狂者,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此被人称为“杯渡禅师”。相传杯渡禅师曾在羊坑山上小住,该山因此得名“杯渡山”。
为纪念禅师,宋代在杯渡山北腰上建有杯渡庵。清道光年间,杯渡庵被改建成为青云观。1918年改建为青山禅院。青山禅院除了有壮丽的大雄宝殿之外,还有护法殿、青云观、五祛观、诸天宝殿、望月亭、方丈室、居士林、地藏菩萨殿、牌坊及山门等建筑。
据考,杯渡山就是今香港新界屯门的青山,是古代新安县最高的山峰。如今,青山禅院一带景色优美、香火鼎盛,是香港的旅游胜地。禅院前“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的对联,正映衬了杯渡山的好风景。
参山乔木 独留青冢在人间
行走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步涌市场,只要稍不留神,就可能会错过路旁“参山乔木”留下的最重要的痕迹。在新和大道旁,被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彭全民称为“最早闻名全国的深圳本地人”黄舒,如今就沉睡在这里。
据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黄舒,字展公,父教始迁莞,事亲至孝,家贫力业。”黄教去世后,黄舒痛不欲生,含泪葬下父亲,并于父坟之侧搭一茅庐守孝,这一守就是3年。即使虎啸狼嚎、风霜雨雪都不能动摇他行孝之心。后其母逝,亦是如此。
黄舒的孝行传出之后,当地人将他比作春秋时孝子曾参,官府奏准在他家门上挂匾名为“参里”,宅旁有山,原本无名,由此也称为“参里山”,简称“参山”。因为这个典故,成就了新安八景的“参山乔木”,只是现在参山上早已建起了一所中学,参里也不复存在,唯有黄参墓和沙井中学附近的两口古井,见证着参山乔木的变迁。
2001年夏天,彭全民和宝安文史专家程建来到沙井步涌村走访,在一丛丛杂草间找到了黄舒墓。第二年,沙井街道出资15万元,简单修葺墓地,刻了石碑,将黄舒墓列为保护文物。但由于墓地前方就是一条公路,后面紧挨着厂房,维护力不从心。
玉勒汤湖 天然温泉馈村民
在深圳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玉律村,当地居民带领我们辗转来到隐于田间阡陌和工地厂房间的玉律天然温泉池。这就是新安八景之一的玉勒汤湖,是自然对玉律村的馈赠。
记者看到,温泉池四周都用围墙砌筑。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女士勿进,但由于池子并无间隔,所以温泉池成为男人们的地盘。在温泉池外的机房,有很多村民提着水桶前来打温泉水。他们或用扁担挑着,或用摩托车载着,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村民告诉记者,傍晚打的泉水,只需用一层塑胶袋盖好,第二天早上仍有热度,而且温泉水还有治疗皮肤病的功效。据说,玉律温泉水富含硫与偏硅酸,还有锂、镁、钙、锰、碘、硼、溴、氟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当地长大的玉律村委会负责人曾先生告诉记者,曾经的玉律温泉旁都是田地,很多年前村委会对温泉池进行了修建。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编修的《东莞县志》载:“汤泉在黄金洞之北,药勒玉勒村前。乡人以为烹潭之所。”由此可推断出,至少在500年前,温泉就已经在这里了。温泉水长年不断喷涌,据勘测,每天流量可达680吨,泉眼最高温度达67摄氏度。
梧岭天池 今日烟云高倚天
清时的新安八景与今日的深圳八景之间,我们看到,仅有一景重合,那就是昔时的“梧岭天池”和今朝的“梧桐烟云”。沧海变桑田,梧桐山依旧。如今的梧桐山游人如织。
“梧桐山,高倚天。冬来积霜雪,雨后多云烟。山中奇植人争宝,茏葱之竹龙须草。”记者攀过峭拔如笔、林木阴翳的“好汉坡”之后,在海拔943.7米的梧桐山山巅、同时也是深圳“鹏城第一峰”,极目远眺,海天一色。
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梧桐山,在县东六十里,三峰秀拔,周匝数十里,山阴垂距东洋,山阳延袤境内,顶有天池;多梧桐异草,山下有赤水洞。”又云:“东六十里曰梧桐山,二峰嵯峨干霄,为邑巨镇。”在鹏城第一峰旁记者看到了写有“天池”字样的水池。只是曾经相传有绿毛龟的“深不可测”的天池,如今已经浅可见底。
卢山桃李 桃李依旧笑春风
参山不在,卢山依然,只不过曾经的新安县的卢山如今已经归属东莞市。据介绍,卢山位于现在的东莞市常平镇至黄江镇一带,山上有潭水,名叫虎头潭。
嘉庆《新安县志》载:“卢山,在县北八十里,上有虎头潭,潭边有线路,有田可耕。”相传仙人在卢山种有桃李数株,桃熟时人们入山可摘桃吃,吃饱为止,如果拿走,就会迷路。
卢山,又名百花林,古时地处东莞、惠州、新安交界处,大约在今天东莞市常平至黄江一带,左有石壁径,右有当风凹,主峰壁立,群峰环抱。其山绝险,形如虎头,上有潭,山内有田,可耕,常为寇盗所据。所以《广州记》记载:“山上有湖,至甲戌日间,山有鼓角声。”明代曾在山前设寨驻军,以御匪寇,故有“虎头潭故寨”遗迹。从此以后,卢山声名益盛,游人纷至沓来。
鳌洋甘瀑 具体位置不可考
彭全民告诉记者,除了杯渡禅踪,新安八景中还有一景“鳌洋甘瀑”也在今天的香港,只是它的具体地点已不可考。该景在新安八景中也最为扑朔迷离。有人考证它位于今天香港的薄扶林村,传说遇连日暴雨,就有百尺甘瀑。亦有人考证它应位于西贡粮船湾洲一带。究竟在何处,还有待查证。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鳌洋甘瀑在七都大洋中。有石高十丈,四面咸潮。中有甘泉飞瀑,若自天而下。”相传它是一个形如巨鳌的岛屿,岛上有甘泉飞瀑流入海中,“鳌洋甘瀑”由此得名。因为它是海上甘泉,外国船只驶经此处,远望飞瀑从天而降,加上泉水甘甜,遂停泊取水,因而得名“甘瀑”。
龙穴楼台 消失的海市蜃楼
新安八景中的龙穴楼台与宝安八景中的“靖康海市”实为一景,指的是海市蜃楼现象。不过,现在由于过度围垦及河水的自然冲积,珠江口内海越来越狭窄,河床淤泥迅猛增加,龙穴楼台的奇景我们无缘得以一见,但景色秀丽的龙穴岛仍然深受游客欢迎。
康熙《新安县志》有过这样的记载:“龙穴洲,在西北,有蜃气,多蒸为楼观、城堞、人物、车盖往来之状,正月常见之。”相传,在龙穴洲一带的海面上,会出现一个集市,人来人往,买卖的、走路的、肩挑的、推车的,很热闹的样子。当时的人们就说这是一个鬼市场,都是那些鬼来趁墟,所以就有了“靖康海市亡人趁”的这个说法。
据考,龙穴洲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开发区,是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与深圳沙井隔海相望,是一个孤岛。岛上有60多米高的龙穴山,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茫茫江海,日出日落,蔚为奇观。岛四周受海潮冲刷,形成众多的海石洞,称之为鲤鱼宫、虾宫、蟹宫、龙宫、藏宝洞等。海边岩隙,多长古榕树,虽经台风侵袭,仍稳健如初。
东莞和新安的县志多次记载岛上海市蜃楼奇景:“海市多见靖康场,当晦夜,海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鬻锦数钱粮米声,至晓方止。”每逢正月初三到初五,东莞人云集虎门的靖康盐场,等待观看岛上空的海市蜃楼。在春雨如烟、水气如幕的时刻,海面上突然出现琼台楼阁、闹市街巷和人来人往的景象。由此可见,海市蜃楼的出现在当时比较频繁。
记者手记
近日,我们在深圳接连寻访旧时的“新安八景”,有一种沧海桑田之感。从明清的“宝安八景”(市桥春涨、风台秋霁、黄岭廉泉、宝山石翁、彭峒水帘、靖康海市、海月风帆和觉华烟雨)、“新安八景”,再到2004年选出的“深圳八景”(大鹏所城、莲山春早、侨城锦绣、深南溢彩、梧桐烟云、梅沙踏浪、一街两制、羊台叠翠),没有人能阻挡城市变迁的脚步。梳理新安八景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一路追溯寻觅的过程,同样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触碰到了深圳的历史。
在采访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馆员彭全民时,他从新安八景谈及深圳的历史:深圳不是文化沙漠,也不是岭南小镇,深圳是一个边城,深圳也是一座英雄城市。曾经,它几度抗倭、抗葡萄牙、抗英。与之相关、始建于明朝的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大鹏所城,以及中英街“一街两制”,成为深圳八景中的两个历史人文景观。一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深圳又多了一重身份,还是一座改革开放的城市,它承担了与过去不一样的使命。
新安,“革故鼎新,转危而安”。曾经的新安县,名称来源于此。而称其为深圳时,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还是思想观念方面,又何尝不是一次彻彻底底的革故鼎新。2010年,当我们说深圳“三十而立”时,它的起点源自“一九七九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我们更应知道,深圳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因为它的所在地宝安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就已建制。
不止一次,我们曾假想,如果深圳依然沿用旧名,名其曰新安或者宝安,或许被今天的深圳人所不齿的所谓文化沙漠之说从一开始就不会成立。
新安八景,追踪寻迹,今非昔比。让我们欣慰的是,深圳没有数典忘祖。梧岭天池依然有迹可循,游人如织;赤湾天后宫虽几度被毁,却历久弥新,香火更盛;玉勒汤湖虽朱颜已改,却依然在为民所用;参山乔木虽已不再,黄舒孝事仍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