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迪
中央戏剧学院2013年招生工作日前正式启动,记者就招生及相关工作对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翔进行了独家专访。徐翔从专业及学制调整、构建高端学术平台及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解读。
记者:在日前中戏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学院郑重承诺,未来10年中戏都不会扩招。学院是如何做出这一决定的?
徐翔:早在我们决定建新校区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不扩招的思路。昌平校区于2008年11月动工建设,之前的2007年,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便已经讨论并通过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央戏剧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之前中戏都不会扩招。
中央戏剧学院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目标,从长远、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师资条件、教育资源和文化环境,为了保证考生的优秀素质,保障学校的培养质量,中戏做出了不扩招的决定。虽然学院对外宣布10年内不扩招,2013年报名的考生仍比前一年猛增了1.6万人,这也证明了考生、家长对我们确保培养质量的信任。
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该平衡、适度发展,不能搞“大跃进”。一个学校的好坏不在其规模的大小,而在其输送的人才质量。学校应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有限的精英人才培养上,集中力量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
记者:2013年,中戏将音乐剧专业、京剧专业各自独立成系招生,恢复设置歌剧系,同时恢复戏剧影视导演、舞台设计、戏剧创作、歌剧表演4个专业方向五年制教育。新系的设置和学制调整是出于何种考虑?
徐翔: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科设置是依照对戏剧的全面的概括和科学的定义进行的。中国常见的戏剧形式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京剧、木偶剧等,作为一所戏剧学院,理应包含这6个学科的教育体系。我们作为唯一一所国立的戏剧学院,应以世界眼光,建设完整的、结构合理的戏剧学科体系。经过调整,我们的教学体系中恢复了歌剧、音乐剧、京剧,今后还将开设舞剧和木偶剧等专业,进一步健全学科和专业设置。
从2013年起,我们将几个专业由四年制教育调整为五年制。以舞台设计专业为例,1995年之前曾实行五年制教育,后来学制缩短后,教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梳理和调整课程设置后,我们恢复了五年制教育,这使得中戏的学生具有更加宽广的演出艺术理念、更加深入的视觉空间创作认知及实践能力,更加适应世界舞美专业的新发展、新要求。与过去的最大不同是,我们将用5年中的一年教授学生风格化设计,并深化专业的国际国内交流。
昌平校区的建设为学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风格教学阶段,学院将从各国请来行业内专家及其团队,结合自己国家的舞台风格对中戏学生直接授课、开设工作室。学院分别为每个国家的团队提供一间教室、一间工作坊、一间工作室。中戏的其他专业也会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发展,导演、戏剧创作、歌剧表演专业将来都会拿出一年的时间给外国专家开工作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工作坊。
另外,中央戏剧学院将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模式,如与外国院校互换学生。学生可以在国内学习两年后,接着在国外留学两年,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互认,我们会为外国留学生提供舒适、便利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昌平校区全部落成后,学院会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这一教育模式,首先将选择多所国际著名的戏剧院校开展合作。
记者:2012年,中戏舞台美术系的学术项目《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应用体系建设》荣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请您介绍一下这一学术项目的发展过程,以及开展的有效探索与创新。
徐翔:为了推动中国舞台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化,培养更加实用、优秀的舞美专业人才,2010年以来,中戏利用在国内舞台美术专业领域的传统优势,依托国际舞美组织教育委员会及其29个会员国的学术资源,创建了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应用体系,包含举办国际舞台美术专业学生作品展、舞美实践工作坊及成品展演、选派教师及演出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培训等互动形式。
通过中国舞美教育搭建的国际平台,29个会员国院校形成了每年定期交流的机制,各国派出一位老师和3名学生来北京进行教学互动,所有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参与一个主题的设计作业。各个国家学生的教育背景、成长过程各不相同,解读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合作、比较,会让我们的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产生思想碰撞,打开创作思路,进一步开阔眼界,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
学院向国际舞美组织承诺,这一国际学术项目将由中戏长期承办,我们将不断调整和丰富交流的形式,确保积累更丰富和扎实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今后还会吸收国际舞美教育委员会会员国以外的国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使参与国家达到50余个。
记者:中戏在2012年牵头组建了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和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请您介绍一下组建这个联盟和中心的初衷及其2013年的规划。
徐翔:2012年5月成立的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旨在建立一个联系中国戏剧教育机构的有效机制,增进各院校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提供戏剧教学、研究和创作的广阔平台,促进中国戏剧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各大区域(含港澳台地区)的23所高等艺术院校及开设戏剧类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为联盟首批加盟院校。联盟将每年举办一届常规交流活动,由加盟院校轮流承办。2013年9月将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首届活动。
由14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共同探讨和研究戏剧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剧院团转企改制的背景下,为中国戏剧院团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寻求创新之路。
2013年我们将率先进行两项工作,一是安排调研,二是组织培训。学院将向参加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的10家剧院团每家派遣3名研究生开展调研,研究生跟着剧团演出、工作为期一年,思考剧院团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递交调研报告。通过分析和专家论证,以及剧院团间的交流,找到一条最适合剧院团发展的改革途径。另外,从2013年6月开始,我们将对国内的剧院团领导一年进行两次培训,邀请国外剧院团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营者来京进行经营理念、运营方式等方面的学术培训。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的传统戏剧经验、世界先进的戏剧文化管理现象、戏剧运作的现状,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剧院团改革道路,从学术角度为文化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