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中国文化果然多姿多彩”
蔡武在京检查文物安全工作
春光独好 新意独具
百年老建筑安达火车站整体平移
如此消费要不得
现行春节年满百岁
四川自贡彩灯点亮经贸路




 中国文化报 >  2013-02-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
春光独好 新意独具

    本报记者  王立元

    2013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将于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晚间黄金时段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秉承“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的宗旨,文化部春晚自1992年开始录制播出,迄今已陪伴人们走过了21个年头。今年的文化部春晚,又将呈现怎样的艺术精彩?日前,记者走进2013年文化部春晚剧组“探营”,导演查明哲接受了记者采访。

    用“鼓舞”打动人心

    早在2012年6月,2013年文化部春晚剧组就成立了。曾经担任过2000年文化部春晚导演的知名戏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又被委以重任。

    文化部春晚一直以“典雅优美、雍容大气”著称。怎样在坚持呈现高雅艺术的同时,以更大的激情回应新的时代召唤,推出一台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艺术春晚,这是对2013年文化部春晚剧组的考验。

    作为话剧导演来执导一台综艺节目,查明哲更注重晚会的整体文化气韵。他和剧组尝试把戏剧创作理念中的整体性和深刻性引入晚会的整体构思。有没有一种“视听外化”的表现语汇和形象,可以鲜明、艺术地传达内在情感意蕴,增加晚会的动感气氛,既热烈又温暖、既传统又富时代感?

    文化部春晚剧组想到并最终确定了用“鼓”来串起整台晚会的思路。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中国的节庆都离不开鼓,新春之际正是以欢欣激越的鼓舞来表达希望的时候。别样的鼓声不仅可以瞬间营造出浓烈的节目气氛,同时也能瞬间将五湖四海的画面纳入电视屏幕。

    安塞腰鼓、长鼓舞、热巴鼓、维吾尔族手鼓、彝族鼓……代表着祖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汇聚在2013年文化部春晚的舞台上,组成终场大型歌舞节目《鼓舞中华》。汇聚民族的心声和鼓声,由序曲《倾听春天》深情开始到《鼓舞中华》壮阔结束,形成令人耳目一新、贯穿晚会全过程的艺术表现语汇。

    首次引入外景拍摄

    根据电视播出需要和时代要求,通过高品质节目的内外景结合,扩大信息量和表现力,让某些节目在舞台以外的实景中得到更新颖到位的呈现,文化部春晚剧组决定在今年首次引入外景拍摄,并通过深入的外出采风和资料搜集找到了突破口。在苏州的昆剧传习所,昆曲在这里以它本来面目活态传承着,从雕梁画栋间的唱念做打,到园林中的实景演出,尽显古老的昆曲艺术戏里戏外的典雅;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众多蒙古族儿女手持马头琴,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构成壮观的“2013”图案,齐奏《万马奔腾》,草原的气息同音乐一起扑面而来;新疆天山之麓,戈壁绿洲中的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弹唱着古老的木卡姆,歌咏着美好生活;西藏林芝,藏族儿女以最具藏族特色的民间舞蹈“大锅庄”,追随着、围绕着一位藏族老母亲,深情、热烈地赞美慈祥的母亲……(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