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经济与文化二元结构下的传统节日
摆脱“明星依赖”
淮北花鼓戏要加强保护和扶持
重视电视剧引领文化的力量
我国动画设计的两个局限
直指人性深处的《解放》




 中国文化报 >  2013-02-0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指人性深处的《解放》

    杨晓华

    说唱剧《解放》2009年出品后,不断获得好评,2012年更是一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选择《解放》这样一个题目,显然是得益于红色共和国在精神状态上的照射,但是《解放》在人性上的挖掘,使得作品超越了政治图解和庆典狂欢的局限,突入了幽昧迷离的人性深处,给观众以更深沉的震撼和感动。

    《解放》有很多方面的看点,比如:说唱剧的形式创新,张继刚舞蹈的铺排和细腻,丰富的山西民歌元素等,但这部作品在人性方面的开掘不可忽视。我认为,正是人性的深层挖掘,为丰富的艺术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可能;正是人性的挖掘,使得作品不仅好看而且发人深省;正是人性的挖掘,使得作品呈现的艺术形象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价值,从而把“解放”的蕴含引向了更广阔深厚的空间。我们毋宁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把这部作品理解为以“脚”为爆破点的,奉献给人类心灵解放的颂歌和启示录。

    《解放》选择了脚作为艺术形象的基点。一边是一个情节简单的裹脚、放脚的故事,一边是一个宏大的具有强烈能指的词语“解放”,这样的设计无疑带有艺术上的风险和自我挑战。联想到另一部获得观众认可的舞剧《一把酸枣》,也是写小人物的小故事,导演张继刚对小中见大的艺术把握显然是钟情和自信的,但是“解放”毕竟不是单个人的人生命运,如果没有足够的张力和气场,这样一个主题很容易被架空。

    以脚为基点,能够应对这样一个挑战吗?

    在明清时代,中国士大夫出于自私的独占欲和狎邪的审美观念,促使一种缠脚的陋习蔚然成风。中国人被自身的欲望奴役,只不过,女性从身体到心理上遭受了双倍的奴役。这是人类在自然的专制之后又一次对脚的专制。脚应该被解放。

    作为自然演化的结果,脚是人的躯体中最主要的负重部分,作为人站立起来的支点,脚的挺立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标志。脚的确没有手那样灵活的五指,但是仍然具有变化多端的姿势,脚的灵活性仅次于手。

    不仅如此,脚还是人的欲望的器官,这既有生理的根据,也有文化的根源,或者说这两者是深深交融在一起的。对于两性的关系而言,脚是隐秘和私密的语言符号。人类对脚的依恋是一种近乎原始的情结。女性之脚则可能折射母系时代的审美与臣服。因此,脚应该被赞美。

    张继刚用近乎梦幻的手法,设计了脚的独舞和群舞,在这里,脚摆脱一贯的陪衬和附属地位,突然成为生命招摇的旗帜,在时空中奔跑和飘荡,脚的美轮美奂和人的面孔一样,成为生命美学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撕毁了给人看。如此美丽的生命之花,在历史中却被打上卑下和耻辱的烙印。缠绕在脚上的至少有三种难以摆脱的裹带。脚的解放面临着三重困厄。

    一是社会文化的压力。如果缠脚已经成为一种风俗,就具有了无可辩驳的合理性。小小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牢不可破的文化坚壳。面对这样的文化宿命,小小有可能获得姥姥的同情和保护,姥姥本人即是受害者,是牺牲品,她的脚的曲拱和身体佝偻一样都是沉重现实压力下的产物,她没有麻木到感觉不到这些痛苦,但是她还是要充当缠脚习俗的卫道士,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更重要和更长远的对小小的保护。

    二是小小本人的心魔。小小是从自然的生命感觉出发,意识到缠脚的痛苦和非人性的,因此她本能地反抗命运的主宰,但是小小延续了姥姥对女人生命价值的理解,那就是为一个男人的接受而存在,在这里性别的意识是明显的,但是人的意识是模糊的。小小的梦境表明,在经历了社会的文化遗传后,小小本身对小脚的威严、绮丽也存在痴恋。这种单纯的生理上对肢体的自我保护,难以经受社会霸权的诱导。她最终还是自觉地选择了走向奴役的道路。

    三是男人世界的接受。在这里,亮亮确实提供了一种光明和解放的可能。他是比较彻底的反叛者,拒绝与男权世界共谋,用自己的担当和柔情为小小撑起了闪耀人性光辉的天空。在他的感召下,小小完全有可能走出自己心理的魅影,摆脱旧的命运的纠缠,走向新生活。不仅如此,走西口、闯世界的亮亮,还可能突破纯粹自然的生命感受,带着小小走向人的觉醒和自由。事实上,《解放》正是通过亮亮,完成了戏剧逻辑的闭合。

    应该说,姥姥、小小、亮亮三个人物体现了复杂矛盾,从共时性来说,他们的矛盾体现为具体的生活冲突,从历时性来说,他们代表了时代变迁中的人的整体性生存状况的矛盾。“解放了!解放了!”这种饱含力量的呐喊,发自个体生命的强烈而真实的需要,又穿越个体,放大为一个时代的隐喻和象征。

    就这样,通过一个解放脚的故事,得到的启示是,“解放”在词汇学上尽管已经沉淀为政治革命的代名词,但是政治解放看来不仅仅是政治解放本身,还包括被扭曲和压抑的人的解放,或者说是从人性的深处激发出来的政治解放,唯其如此,政治解放才显得如此动人心魄,感人至深。政治解放的伟大恰恰在于,它尽管不能代替人性的解放,但为人性的解放创造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导演张继刚未必完全自觉地追求这样的设计,但是他卓越的感性直觉使他达到了这样的深度,并将这种深度带向完全的开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