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南方观察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突出文化惠民 改善文化民生




 中国文化报 >  2013-02-19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文化惠民 改善文化民生

    2013年广东省艺术团赴新加坡举行海外“欢乐春节”活动。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通讯员  刁定宏

    2月1日,广东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文化建设的成绩,部署今年的文化工作。“文化惠民”成为会议的主题,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表示,要以文化惠民为主调,全力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要求,突出文化惠民,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文化民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近年来,广东不断推进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

    成绩 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方健宏说,过去五年是广东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变化的五年,全省文化系统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先后于2010年、2011年召开省委全会和全省文化改革发展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专门部署。2011年和2012年,广东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和“扩大文化惠民”分别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由省文化厅牵头组织落实,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文化设施未达标项目进行扶持。

    在2011年超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广东省文化厅将2012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年”,全省欠发达地区有40个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完成了主体工程和改扩建工程;10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了主体工程和改扩建工程;通过资源整合、添置设备建设了100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乡镇(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330个,农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1000个。

    “一批重点标志性文化设施纷纷落成或开工建设,提高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与水平,也提升了城乡的文化形象与品位。全省形成了省、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方健宏说。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年来广东省组织实施了重点文化共享工程,扩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范围,文化惠民有新成果,较好地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如广东着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2011年底,全省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基本实现免费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扶持力度,从去年开始每年对粤东、西、北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镇级文化站补助活动经费,省财政下达免费开放资金6645万元,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保障水平。为鼓励演出场馆对特殊群体实施免费或开展低票价活动,广东省文化厅属单位推出了“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免费演出、星海音乐厅低票价“周日下午茶”高雅艺术欣赏活动、友谊剧院惠民演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各地还依托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载体,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链条从城市延伸到基层镇村,覆盖到老年人、少儿、残疾人和异地务工人员等。

    近年来,广东的文艺创作水平有了新提升,推出了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如2010年在广州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艺术节,2008年、2011年先后举办了第十届、第十一届省艺术节。广东省文艺院团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涌现了一批舞台新秀。佛山市粤剧《小凤仙》进入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广州交响乐团委约作品《虎门1839》获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评比大型作品组唯一的一等奖;音乐剧生产的“东莞模式”逐步在业内形成影响。去年6月至12月开展了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积极探索“点戏式”“互动式”的运作机制,共安排77个场地116场演出,规模范围为历届之最,已经成为一个与省艺术节对接的优秀新创剧目的推广平台。

    此外,在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广东也有新的突破,呈现出新的面貌。尤其是在文化创新方面,近年来广东有不少新举措,主要体现在:出台《广东省文化设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在文化立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如积极引导民间力量投资公益性文化事业,倡导“文化慈善”;支持引导民办博物馆建设,探索文化投入新模式;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广东省文化志愿者总队,打出“广东文化义工”品牌。

    措施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重要一年。“文化惠民”工作连续第三年被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方健宏说,今年要以文化惠民为主调,全力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即以惠民为根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提升质量为突破口繁荣文艺舞台、以繁荣为目标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以传承保护为核心加强文化遗产工作、以扩大影响力为主线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以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文化创新。

    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在参加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时要求,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突出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林少春说,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文化民生实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坚持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支撑作用,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快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加强对省财政下拨的以奖代补扶持项目建设及其资金、免费开放工作补助资金、文体协管员资金的监管和督察力度,带动公共文化设施内部运作机制的创新调整。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加快实施异地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大力创建“一市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鼓励跨区域的群文活动交流,开展群众性文艺比赛,满足群众自我娱乐、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群众艺术花会、社区文化节等群文活动平台,提高群文活动的水平。

    方健宏则要求以惠民为根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速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工程;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建设计划;打造服务品牌,提升“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组织开展全省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第二届广东社区文化节、第九届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实施广东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组织全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评选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创新;做好农村文体协管员补助经费的落实、人员的配置和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拓展文化志愿服务的范围;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做好老年人、少儿、残疾人等的文化服务工作。

    作风     

    重心放在基层 发扬务实新风

    十八大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贯彻执行的《实施办法》和《“九项从严”》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方健宏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要求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大兴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依法行政之风,为文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方健宏说,各级文化部门要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向下倾斜,为基层文化部门“撑腰说话”,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服务“加油给力”。据介绍,今年,广东省文化厅计划重点为基层办好“八件实事”。

    “各级文化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作风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发扬务实新风,厉行勤俭节约。”方健宏说。广东省文化厅已经出台《厅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的具体措施》,在加强会议活动、文件印发、公务接待、调查研究、公务出访、机关资产、办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一系列举措,力促机关和直属单位各级领导、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基层和群众。

    随着文化工作作用的日益凸显,各级文化投入的大幅增加,重点设施项目的陆续上马,大型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新形势下文化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更为迫切。对此,方健宏表示,反腐败斗争必须警钟长鸣,进一步完善落实文化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要总结推广文化系统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加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重大资金安排、大型文艺评审评奖活动、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文化队伍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开心广场 百姓舞台”粤曲私伙局大赛等文化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近年来,广东美术馆等省直文化单位,以及佛山、惠州、中山等地,努力做好“文化惠民”这篇文章,让文化建设真正惠及群众,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文化惠民之歌。

    广东美术馆——让艺术走入公众空间

    2012年,广东美术馆共举办展览33个,以精彩纷呈的高水平展览和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向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艺术体验。

    广东美术馆地处二沙岛,由于交通等原因,不属于市区繁华地带。近年来,该馆尝试展示空间的外扩延伸。如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中,以本馆作为主展场,另增加位于花城广场文化观光带的城市地标——广州大剧院和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的天河商圈最大商业城——正佳广场作为分展场,组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展示空间,让当代艺术走出美术馆围墙,回归到公众的艺术参与中。

    自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后,广东美术馆努力创新服务内容,落实“艺术让生活更完美”的理念,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接受公众监督。

    广东美术馆在办好展览的同时,从做好配套服务入手,努力营造馆内悠闲舒适的环境。2011年,广东美术馆设立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面积达1800平方米,藏书4万多册。2012年,广东美术馆与雅昌企业集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设立了“雅昌书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库”,丰富藏书,惠及读者。

    佛山——艺术惠民工程普惠市民

    从2012年开始,佛山实施“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包括高雅艺术展演和群众文化活动两部分。

    其中,高雅艺术展演部分主要围绕满足市民个性化、分层次的文化艺术服务需求,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鼓励演出场所、表演团体和艺术经纪机构组织更多高水准的舞台艺术演出和艺术展览来演出或展览,演出均向市民提供20%甚至更高比例的半价票,展览完全免费。群众文化活动立足于满足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要,鼓励市民和社会团体自发组织创作生产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群众性活动项目。

    2012年度,佛山“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共完成高雅艺术展演和群众文化活动90余场,其中获得补贴的高雅艺术演出、展览达45场以上,好戏连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37场以上,“寻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文化夏令营等品牌文化活动吸引大量群众参加。

    惠州——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012年,惠州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得以全面提升。

    惠州市委、市政府结合惠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公共文体建设纳入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专题工作内容,同时也纳入了惠州“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的重点,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的格局已正在惠州逐步形成和巩固。

    惠州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特别是围绕文化惠民工程的各项重点工作,按照“普惠均等、全面覆盖、逐年推进”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均衡发展机制、优质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不同群体平等享受文化权益保障机制。

    中山—— 全力推进外来工子弟艺术普及

    近年来,中山市小榄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权益均等化,走出了一条普惠型异地务工人员子弟艺术普及和提升工作之路。

    小榄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书画文化)艺术之乡”。该镇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组建起200多人的校园艺术教育指导员队伍,分批、分步骤对全镇中小学校教师进行艺术技能培训,全面带动学生开展艺术学习。

    小榄构建了网络化、多元化学习交流平台。一方面,利用各学校校园设施直观展示学生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以设施资源为依托,常年为镇内居民尤其是异地务工人员子弟免费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阵地和作品展示平台。自2010年起,小榄镇还大力开展镇级公益艺术培训和社区公益艺术培训,每年有近3000名青少年,特别是异地务工人员子弟享受到免费的艺术学习。

    文化惠民的“八件实事”

    一是扶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完成省政府规定的扶持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县(市、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2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0个的基础上,增加扶持数量,同时对一些村级文化室完善设施设备进行补助。

    二是推进“文化数字化工程”。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市级数字图书馆1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480个,同时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省级平台建设。

    三是提升“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及早做好省级财政对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补贴工作,完善基本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创新“送戏下乡”形式。采取基层“点单”和政府购买方法,增强“供需对路”,更好地开展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巡演和文化志愿者百场义演活动。

    五是加强文化产业指导帮扶。研发并推广“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创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入驻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及公共服务;指导支持有关地区举办各类文化展会和文化消费类活动。

    六是开展文博惠民。组织省属文博单位赴各地开展公众考古、免费文物咨询鉴定等文化惠民项目,扩大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网,为更多的乡镇、社区送上精品流动展览。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七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免费举办文化馆站干部队伍和社会文艺骨干培训班、编导培训班暨作家读书班、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工程及保护规划编制培训班、传统音乐、舞蹈和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文化市场审批人员培训班等业务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八是牵头建立省市文化部门电子公文交换平台系统,加强上下沟通联系,提高办事效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