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杨文娟
大年初七的晚上,河南孟州天寒地冻。然而,孟州市大定办事处段西村文化中心却华灯闪烁、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有的唱戏、有的下棋、有的打篮球、还有的民众围着煤炉在农家书屋忙着“充电”。
像这样集学习、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已遍布孟州市的274个行政村,日益成为村民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精神乐园”,这也是孟州市大力繁荣文化建设的一个掠影。
村里的生活不再单调
“以前,村里的生活太单调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牌。”村民王玉兰告诉记者:“现在好了,不仅有广播电视‘村村通’,镇上建起的文化站,书屋、娱乐室全部免费开放,文化生活和城里人一样方便。”
如今,孟州市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投入使用后,不断完善设施,创新服务,积极发挥三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构建“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环境优美,服务上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该市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市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74个行政村建立了文化中心,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阵地。大定办事处段东村、会昌办事处堤北头村等9个村文化中心被定为河南省基层文化示范单位。孟州市实施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坚持做到每月免费为每村放映一场电影,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数字电影。据统计,孟州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已为当地群众放映电影19728场。
人人都是文艺活动的主角
眼看元宵将至,家里的孩子们就要外出上学和打工了,孟州市西虢镇文艺爱好者张复君却顾不得和家人团聚,她领着当地民间豫剧团的兄弟姐妹们正在紧张排练着新编豫剧《公仆情》,准备在即将来临的传统节日中一展风采。
近年来,孟州市的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搞得红红火火,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每年初,该市都对全年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结合群众需求搞活动,做到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常办常新。
孟州市已有较好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群众性艺术协会8个,业余剧团53个,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培训班70多个,民间艺术队200多个、文艺骨干500余人。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农村,每天清晨和傍晚,到处都可以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腰鼓队、戏曲演唱队、健身健美操队,抖空竹、击剑、太极拳演练队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大大提高。
孟州市还积极组织开展音乐、舞蹈等各项艺术培训活动,为基层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推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槐树乡(火龙舞)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雍办事处(舞狮)、化工镇云水村(武皇十万宫廷乐)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会昌办事处双桥社区被评为“河南省群众文化活动先进社区”。
市场管理和遗产保护并重
经过多年发展,孟州市文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共有营业性演出单位、印刷企业、游艺娱乐场所、出版物零售出租经营点约130家。
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孟州市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集中行动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等方式,先后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专项整治”“歌舞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图书报刊、印刷行业、音像、网络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使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朝着健康、有序、繁荣的方向发展。
此外,孟州市还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逐乡办班辅导、具体项目指导、召开座谈会研讨,共普查线索1.37万余条,对402条重要线索进行了资料整理和项目立项。目前,孟州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