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漫画的启示
@漫友金城
欧洲漫画与亚洲漫画有哪些不同?有人认为从包装到画风、从装帧到分镜,乃至讲故事的方法都有差别;有人则认为欧洲漫画的迷人之处在其开放性、多元性和独特性。相较日本漫画团队式的运作,欧洲漫画更倾向创作中个人表现的自由,这也源自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对漫画的影响。
欧洲早期的漫画杂志多由漫画家或与漫画创作有关的人创办,比较著名的有埃尔热创办的《Tintin》(丁丁),尚吉罗创办《Spirou》(史壁虎),墨比斯、比拉等人创办的《Heavy Metal》(金属狂啸),漫画编剧戈西尼和夏里耶创立的《Pilote》(领航员)等。
和我们一样,欧漫发展之初也被认为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这个定位从那时候的作品不难看出。观其发展至今体现出的令国人艳羡的全民性,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现在,我们的读者正逐渐成熟:“80后”已过而立,“90后”走出校园,“00后”正当少年……能不能使国产原创漫画成为他们一辈子的朋友,关键还是要看漫画人自己。
中国动画:最缺创意?最怨审查?
@黑匣子陈廖宇
总听人说“当今中国动画最缺的是创意”这句话,我认为,当今中国人不那么缺创意,而是缺价值观、缺情怀、缺趣味、缺审美、缺气质……很多人总以为打动人的是“很绝”的创意,其实,是后面那些东西。没有后者,创意就是“咯吱”人。创意可以灵光一现,甚至可以花钱买,但后者才是骨子里的,且没有捷径可达。
还有人喜欢说“中国动画之所以不行都是因为审查制度”,我并不想替审查制度辩护,但绝大部分不行的中国动画真没资格这么说,它们不行的原因真是因为审查制度吗?那么,我想问,在审查制度更严厉的年代,不是也出过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吗?审查有害,但亦非万能替罪羊。
电脑动画并非动画电影的唯一
@卡通骑士
对应奥斯卡的悠久历史,最佳动画长片是2001年才设立的,2002年开始正式颁奖。这11年可以说是3D技术为代表的动画电影时代,科技和艺术成为关键词。但是,“千寻”和“掌门狗”的存在也证明不是只有电脑动画才是动画电影的唯一。只有印证时代、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才能成为经典被传唱。
(程丽仙整理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