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修兵
3月底的长春乍暖还寒,记者采访长春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当天,感受最深的不是纷纷飘落的中雪,而是这座城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热情和示范区创建为基层百姓带来的幸福与自豪。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突破
“以前,只要天气冷了,我们就没有地方跳舞了。现在可好了,我们有了全天候的排练厅。”当记者来到长春市南湖街道湖东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在这里排练的社区舞蹈队的一名队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长春市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维修一批、整合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完成改造正式开馆,市图书馆改造、市群众艺术馆和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建设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已基本解决文化馆、图书馆两馆馆舍达标问题,宽城区图书馆、榆树市文体活动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绿园区投资3700万元购买并改建而成的区文化大厦即将对外开放……
“目前,长春市97个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完成了50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536个村、22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任务。无论是建设速度、建设成果、建设投入,均实现了该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史上的突破。” 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伟民告诉记者。
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
“我们设立了许多免费课程,有古筝、舞蹈、声乐等,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长春市宽城区文化馆馆长董虹告诉记者,这些课程顺利开设,得益于长春市建立了一支完善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长春市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之机,加大培训力度,坚持‘锻炼一批干部、完善两队伍、填补三项空缺、壮大社会文化骨干力量’的工作思路,效果逐步显现。”据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清秀介绍,“锻炼一批干部”是指把一批工作热情高、干劲足、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充实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锻炼,促进其成长成才。“完善两队伍”指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业务人员队伍。“填补三项空缺”指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一名站长的情况下,再配备两名工作人员,避免站长唱独角戏。“长春市现在的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由创建前10人增加到200余人;全市一次性招聘308名社区文化工作者,城区内社区全部配齐,另外统一协调280个文化公益岗位,补充到县级社区及郊区村屯。”张清秀说。
“长春市村一级文化辅导员享受的财政补贴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人员基本配齐,达1300余人。”于伟民说,目前,全市文化志愿者10056人、文化类协会215个、群众业余文艺团体1020个共5万余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