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博物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物·考古
  标题导航
民办博物馆如何化茧成蝶
火爆的法国博物馆主题展
先农坛敬农文化节举办
“云龙村的蚕桑记忆”
闹市里的祖先家园




 中国文化报 >  2013-04-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龙村的蚕桑记忆”

    本报讯  4月3日,由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海宁市史志办公室、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周王庙镇云龙村村委会共同承办的“云龙村的蚕桑记忆”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旨在通过摄影作品、档案资料让观众领略蚕桑生产民俗记忆。

    云龙村地处良渚文化带,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西南部6公里处,因原有云龙古寺而得名。村里历代养蚕,村民中世代流传有“蚕熟半年粮”的谚语,蚕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蚕桑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云龙村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活动。其形式多样,有祈祀蚕神、轧蚕花求丰收、演“蚕花戏”娱神等,成了江南蚕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各种形式的蚕俗在云龙村均有体现。2009年,云龙村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展览还将几位著名的“云龙人物”推入观众的视野,如蚕桑文化史专家、丝绸教育家蒋猷龙,连续3年用相机记录下珍贵蚕桑记忆的方炳华,带领云龙大队用科学方法栽培无杆密植优质桑园的李锦松。(王 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