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曝光,清明节期间,莫言旧居日接待游客千人以上。游客中有一些人为了留作纪念“抠墙皮”“挖砖块”, 山东大学教授马广海惊呼:“参观莫言旧居是好事”,但“莫要拆光莫言的老宅子”。
文力谭点评:从爱人及屋,到及砖及土,其中应当是有几分情真意切的。几日前,莫言先生在凤凰卫视的世界华人庆典中曾经表示,对有乡亲在老宅前后卖盗版书表示宽容,如今对几块砖和土想来不会介意。 这中间浮现出的一个真正的问题是,当今,我们应该如何爱文学?中国人有文曲星崇拜的情结,这种崇拜的根源,和对观音的崇拜、灶王爷的崇拜类似,都藏着功利的目的,文曲星意味着善于写文章,而善于写文章在旧时,就往往可以登科及第、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现如今的文学早已不拥有这等地位和风光,但是文学仍然是无用之大用,文学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丰富性的鲜明标志,也是一个人人文修养的重要基础。因此,爱文学,就是爱精神生活,就是爱文学给予的滋养和充实,我们若是真爱文学,就怀着虔敬之心去阅读一本莫言的小说,在那里,莫言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园,在那里,我们不用去抠去挖,我们就会不经意间树起一座心灵的大厦。
近日,随着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科摩罗等国热播的文化现象引人关注。国内不少人士感叹,说斯瓦希里语的“中国媳妇”把中国人的道德形象和时代风貌展现给了非洲。
文力谭点评:在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基础上,地球越来越像加拿大媒介专家麦克卢汉所说的成了一个“地球村”,所有的民族都日益卷入这种和外界频繁的交换和交往当中,作为推动和参与主体的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都需要更深入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在这种历史趋势中,文化越来越担当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并非偶然。文化往往因为内容广泛而被误解为大而无当,因为主要以价值理念分享的方式发挥作用而被理解为柔软虚弱,因为成效展现的长期性,而被理解为远水难解近渴。事实上,内容丰富使得它细腻、多样而有广泛的适应,因为它成效展现的长期性使得它静水深流,从而成其远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所有的人类交往形式中,文化是最具人文内涵、更深刻隽永的交往形式。再进一步说,人类的交往只有全面、深入到了日常的文化生活层面,“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未来世界才具有现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