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湖湘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雪马在诗歌的原野上飞奔
五月,为劳动者高歌
轻抚雅安
感时忧国咏九嶷




 中国文化报 >  2013-05-0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马在诗歌的原野上飞奔
——《雪马短诗选》读后有感

    

    谭仲池

    雪马,这个名字就蕴含诗意和形象。假如用“雪马”写首诗,我想也是会很有意思的。不管是“雪的马”或是“雪中的马”,我认为“雪”定然会让心中出现辽阔而圣洁,深邃而透彻,潇洒而澄明的气象!此时,“雪”化成“马”,或“雪”中有骏马飞翔,又是如何的情景与情志啊!

    细读《雪马短诗选》发现,这些短诗所生发的意象,寓含的思想和情感真还有些“雪”的淡雅与清丽,“马”的俊朗与奇崛。

    现在,有的诗评家喜欢玩概念、造深沉、捧时髦,我却不以为然。诗就是诗,就是诗人的灵之所生,情之所动,心之所向。诗就是诗,不同于别的文学形式,一定要有诗的特质,诗的语言,诗的滋味,诗的纯静与温厚,诗的飘逸与浪漫,诗的画境与空灵。简言之,诗便是真正意义上文字血性的肝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美学。

    一个好的诗评家,要写好诗评,必须了解所评论作品的作者,最好与作者有直接的交谈与讨论。否则就只能是从诗的本身去做文章了。我没有来得及与雪马交谈讨论,就凭着对他的一些了解而发议论了,因此,有可能说不好。但不要紧,诗摆在那里,诗会告诉你,你有没有读懂我。

    在这里,我要作点说明,我在文中引用的作者的诗,是我自己阅读后圈定的。后来我在雪马的许多访谈对话中发现,他有几首自己特别喜欢的诗,让我也圈中了。说明,我有些懂雪马,有些明白“雪”与“马”的关系与诗的内蕴。

    我的祖国

    只有两个字

    ……

    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

    甚至嚎叫

    但你不可以拆开

    字里的人们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

    ……

    ——《我的祖国》

    雨在窗外敲土地

    敲敲这头  敲敲那头

    ……

    这滴雨敲过苏州

    那滴雨敲过唐朝

    ……

    今天敲着中国

    明天去敲欧洲

    ——《雨敲窗外》

    此刻,让我想起了雪,白雪飞扬的天空、覆盖的大地,那是我们祖国洁白无边完整肌理的神圣呈现。还有这雨不就是雪的化身么,太阳出来了,雪便成了地上流淌的雨。读这两首诗,我的感觉是,诗人的灵魂在时空中飞翔,他自觉地把生活中积淀的经验与想象、时间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并表达了出来。所以才是如此简约淡雅如水,才有这般奇崛的意蕴与情景出现。又如:

    雪来南方

    走了一整年

    白了元旦

    ……

    就走远了

    走到断肠处

    ——《雪来南方》

    一滴梅雨

    落在西湖

    惊动了江南

    ……

    口吐宋词的女子

    南山下垂钓

    钓了一湖水墨

    ——《江南》

    很怪,我这里又牵出了“雪”和“雨”,我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阅读所致。我真想问问诗人,你为何写“雪”“雨”的诗,会格外地用心倾情?是不是真的与你的名字有关?像这样富有古典诗词韵味,又玲珑精致,既如画又如弦的短诗,是很难得的。我认为诗人很注重呈现诗境与语感、个性与流变的巧妙与生动。从本质上讲,诗之所以为诗,它的凝练集中、精巧丰盈,情态风骨,绝非能轻易得之,更非简单、直观和白话。再如:

    湿漉漉的马蹄声

    纷至沓来

    打开了一座静穆的村庄

    ……

    一把千年之镰

    横搁城堡的额头

    倾泻带血的光芒

    ——《一匹雪白的马》

    我想抱着女人睡觉

    什么也不做

    就这样安静地抱着

    ……

    世界抱在外面

    把身体抱成村庄

    直到抱成一堆白骨

    ——《我想抱着女人睡觉》

    诗中“湿漉漉的马蹄声”“把女人的身体抱成村庄”,直到抱成一堆“白骨”,还是没有离开“雪”的意象和灵魂。这是诗人聪慧、真诚、率真和纯粹情怀的自然坦露。在这样的诗里,诗人的修辞技巧与用字妥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试问光凭野心和狂情能抵达么?所以我认为在诗歌的创作中是不应该忽视诗的语言的锤炼与音乐之美的。诗是美景美情美文美幻的结晶,让我们多一份敬畏之心吧!

    雪马在诗歌的原野上飞奔,我想他的前头一定有光辉四射的诗之高塔在召唤他永不停蹄!

    (作者系著名诗人、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