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啸华 刘嘉玲
说起湖南省怀化市文联主席杨少波,很多人没有太多印象。但谈及通道侗族自治县副县长杨少波、电影《通道转兵》、多名政府领导串演剧中人物……人们就熟悉多了。杨少波正是这一切的总策划人。
“在戏中,我扮演的任弼时和另一名扮演国民党将军的副县长没有一句台词,拍摄前后只用了周末的2小时,根本没有影响到日常工作。我们的戏份只二三十秒,对影片的艺术水准不会有影响。清者自清。”面对媒体质疑,杨少波语气坚定。
2011年6月,杨少波调任怀化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杨少波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很有激情与思想。在政府官员中,他算是个“另类”。果不其然,在文联主席的任上,他干得风生水起。4月下旬,他忙着筹划为雅安地震灾区义卖义演的捐款活动。在长沙见到杨少波时,匆忙写在他的脸上。
打造文艺精品
“怀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但地处湖南西部边远地区,经济不够发达。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人民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以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因此,对于文化产业远不发达的怀化来说,打造文艺精品,树立知名文艺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内涵迫在眉睫。”
根据怀化“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杨少波组织文联,积极为怀化通道侗寨申遗服务,主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全国第二届“美丽通道,多彩侗乡”摄影大赛。结合怀化市文艺工作民族性和神秘性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为全市中心工作服务,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去年以来,市文联以文艺轻骑队的形式,先后到芷江、中方等县演出50多场次。“实行新式的‘菜单式’服务,各地根据当地老百姓口味,点名要哪个演员去演,或点名要哪个剧种、哪个节目。因此,在通道、新晃等地老百姓喜欢的‘土得掉渣’的山歌都登上了舞台。”杨少波说,“惠民文艺演出要从舞台扩展到展厅,从单项演出变成囊括演出、摄影、书法、美术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惠民‘活动’。惠民‘演出’变成惠民‘活动’,虽是两字之变,却是由一两个协会的忙碌,演变成文联多个协会共同的忙碌,一两种惠民的声音单曲,变成多部门的交响合奏。”
去年一年,怀化市文联直接组织参与的活动达20多次,做到了“月月有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怀化文联始终坚持植根基层、服务社会、依托部门、着眼全局的总体方针,围绕文化强市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怀化优秀文化志愿者、优秀文化慈善家(单位)评选表彰活动;举办了怀化“百姓歌手”电视大赛、“魅力怀化”舞蹈大赛、“美丽怀化”主题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
建设文化阵地
努力构建怀化文艺界人士的精神文化阵地,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各种文学写作、摄影拍摄、音乐创作基地,搭建艺术家的交流展示平台,努力为怀化市的文化大发展提供基础性便利条件。怀化市文联已花大力气办好“一刊一报一网站”的文化阵地,即《怀化文学》、《武陵文艺》、怀化市文联网站。
杨少波深有体会:“利用内刊《怀化文学》指导、带动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去年又创办了内刊《武陵文艺》报,每月出版一期,免费赠送武陵山片区,主要用于指导工作,交流经验。”
杨少波一直强调老百姓是文艺表现和服务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改革开放一线,深入经济社会建设最前沿,深入社会生活最底层,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给人以思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启迪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他提倡的是创作过程中要用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说老百姓的事,叙老百姓的情,真正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使文艺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据杨少波介绍,近年来,怀化市文联把触角延伸到了乡镇村组街道办事处,推出一批具有农村生活气息、体现乡镇特色和关注底层的优秀文艺作品,造就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乡镇街道文艺工作者队伍。更为有效的是创建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有效益的“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文艺品牌,建成一个以农村(社区)为重点、辐射全市城乡,具有乡镇文联特色的文艺惠民服务网络。如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依托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收集和整合。碧涌镇至今保留着上百曲原生态侗族大歌、传统侗戏;唢呐、闹年锣、腰鼓等各种民间文艺表演器材也应有尽有。同时,碧涌镇著名的侗乡八景如:“狮子口”“燕子岩”“进宝冲”等景点都有着神秘的传说。
培养新生力量
杨少波对人才培养的支持绝不含糊。对于后备新生力量,市文联充分发挥文联和有关协会的培植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其今年重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发展各类会员,即:10名国家级会员、100名省级会员、1000名市级会员、1万名县级会员。
“联合市宣传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文联将实施人才扶持‘双百’工程,从各协会依据会员的业务水准和从事文艺工作的热情程度确定老中青骨干人员,对原有力量继续充电、提高,进行大力扶持,以发挥骨干力量的支撑作用,用点的作用影响并带动全局。”杨少波介绍。怀化市文联不仅请进来,还主动走出去。2012年,市文联组织开展的“走进台湾:怀化与台湾海峡两岸文学艺术交流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激励机制,依托市委、市政府每两年举办的“文学突出贡献奖”,市文联每年还会对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做出成绩的人士进行表彰,评选出“双十佳”,以及形式多样的怀化优秀艺术家、怀化优秀文化单位、怀化优秀文化志愿者、优秀文化慈善家评选等奖励和激励机制,在怀化市艺术家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气氛,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尊重艺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怀化市文联组建了文联志愿者辅导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学校、厂矿进行文艺辅导。据不完全统计,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下基层的队伍达100多支,每年辅导学员上千人。市书协、美协等协会先后到新晃、中方、鹤城等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开展了书法、美术等方面的培训辅导、展览展演以及各类献爱心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今后还将充分发挥文联组织的工作优势,积极挖掘和整合各艺术门类优秀人才资源,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一线。按市文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杨少波认为,文联工作赖以进行的根基是一支能干的队伍。会员从事各个艺术门类的水平参差,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整齐划一,平均使用力量,大轰大嗡式的开展工作,不会取得应有的效益。要能不断地发现、培养新生力量,并使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