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 评论
  标题导航
“我会与评剧相伴到老”
砂器之乡雅安荥经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
“美丽中国”——第五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征稿启事
众多民间艺术亮相正定博览会
《大别山的话》出版
南京街头老手艺传承难




 中国文化报 >  2013-05-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街头老手艺传承难

    本报讯  糖人、草编、面塑,这些当年走街串巷随处可见的手艺活儿,如今已成了稀罕玩意儿。近日,江苏南京两位有着家传绝活的民间艺人受当地非遗保护机构的邀请为市民表演,不少观众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老手艺目前都面临传承的窘境。

    一块大理石板、一把勺子、半勺麦芽糖,一分钟不到,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就在朱师傅手里新鲜出炉了。工具简单、原料简单,但制作中的门道可不简单,朱师傅这手艺可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爷爷就是做这个的,然后到我父亲,后来传给我,我也干了三十几年了。”朱师傅说,“爷爷那会儿挑个担子画糖人,那个时候一个工人一个月才挣十几块钱,我爷爷一天就能挣一两块钱,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不过,如今糖人已不像往日那么受欢迎,朱师傅的孩子也不愿意再接班了。旁边的面人师傅小赵也有同样的感受,要不是她爷爷再三劝说,她也不想再学下去。她说:“现在靠这个维生很难。”

    尽管平日里,一些有着民间绝活的师傅们会收到幼儿园或是高校的邀请,临时去上一堂手工课,不过这些传统小玩意似乎只在特定场合才有机会露脸。如何让这些街头老手艺传承下去,成了很多民间艺人头疼的问题。(唐钰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