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艺
据报道,自5月15日起,山西4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景区景点将对中外所有游客实行头道门票打折优惠,旺季八折优惠,淡季六折优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还将享受免头道门票优惠;此外,在每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及9月27日世界旅游日,所有游客均实行免头道门票优惠。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杭州市曾承诺,西湖坚持免费开放政策,打造世界人民的大公园。如今,山西省宣布4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景区景点对中外所有游客实行头道门票打折优惠,如是做法体现了景区回归公益属性的导向,难能可贵。
表面上看,免费开放或者门票打折会给景区带来门票收入损失。但旅游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吃、住、游、娱、行、购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只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门票打折或者不卖门票,将大大提升景区人气,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比如,杭州西湖免费开放以来,虽然门票收入减少了,但是拉动了地方综合旅游经济,赢得游客青睐。如果过高的门票价格吓跑游客,那才是得不偿失。
虽说一些景区在中国旅游日与节假日之际端出了旅游优惠大餐,但是景区优惠多局限于旅游日与节假日,并没有还原景区公益属性。与我国的高价门票政策不同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名胜古迹不卖门票,即使卖门票,价格也普遍低廉,在国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比如,游客参观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以色列国家公园门票一般为10至20谢克尔,最低为3谢克尔(1谢克尔约合人民币1.8元);日本自然景观不收门票,文化景点收费很低;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是国民月收入的0.5‰;比利时国家所属的名胜古迹统一票价,相当于职工月收入的0.35‰,仅仅是象征性地收费。别国门票低价甚至免费吸引游客,我们的某些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不说,甚至不断涨价、圈城卖票,值得反思。
地方只是名胜古迹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作为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应该具有公益性。因此,笔者期待山西景区景点门票优惠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更多地区、更多景区改变门票经济思维,下调门票价格或者免费开放,还景于民,让景区逐步回归公益本质与公共属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