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通讯员 弓建玲 张瑞芳
夜晚降临,华灯初上,市民杨女士的身影定会出现在石楼县沁园春广场。她身着练功服,手拿秧歌扇,可谓是全副武装。她说,打太极拳和扭秧歌是她晚上练习的项目,而早上也不会闲着,柔力球、扇子舞等也是她非常喜爱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整个人都更有精气神了,她说着便加入到了打拳的队伍当中。而像杨女士一样的市民,在石楼县大大小小的广场上数不胜数。
近几年,山西省石楼县紧紧抓住实施民生工程的契机,以强基础、重实效、助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进文化项目建设,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在把健康的观念和习惯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的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力地推动了石楼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投资1700多万元修建的宣传文化大楼及沁园春广场,记者看到有健身器材20余类,设羽毛球区、篮球区、乒乓球区、健身区和休闲区,集体育锻炼、全民健身、休闲娱乐、赛事集会等为一体。而新维修的原解放台文化活动广场,可同时容纳5000余人休闲散步。2009年改造的政府大院广场,已成为城区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更成为全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完善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石楼县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文化站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34个,并陆续配发活动器材、图书、办公设备等,基本实现了县、乡(镇)、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标。
每当晨曦初照或华灯初上,石楼县沁园春广场、解放台文化活动广场、政府大院广场等地便成了群众健身的大舞台,老年人打柔力球、练太极,中年人跳交谊舞、打羽毛球,青少年玩轮滑、打乒乓球……优美的舞步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起时伏、时疾时缓;扇子舞爱好者精心演绎着一招一式,一张一合间尽显中华文化的铿锵魅力,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奏响,全民健身正在石楼县蓬勃兴起。
“现在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了,不像过去,早上只能走走马路,天一黑就开始打麻将。现在可以打球、健身、扭秧歌、广场舞、交谊舞等,只要爱好就可以参加,不会还有教练。身体健壮了,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退休老干部老马感叹道。
石楼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年年推陈出新,文化下乡工作常抓不懈,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广场文化、乡村文化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县共送戏下乡300余场、办晚会50余场,送电影下乡1000余场。依托乡镇文化站,石楼县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俨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随着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加速文化与科技、市场的融合,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红军东征》、《我的青春在延安》等电视剧先后在石楼拍摄,并分别在央视一套、湖南电视台等频道播出,为石楼红色文化的发掘、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石楼县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以文兴旅、以旅益文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振兴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介工作。去年还筹备成立了石楼县收藏协会,旨在挖掘、收集整理石楼青铜文化,大力弘扬石楼青铜文化,规范经营,推动石楼古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石楼县正在努力实现历史与文化的对接,开发利用区域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的文化发展品牌,用文化强音奏出和谐新曲。